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荒诞—宁浩电影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2:04

  本文关键词:荒诞—宁浩电影风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宁浩 荒诞 黑色幽默 本能


【摘要】:宁浩的“荒诞”,是基于他对当今社会的观察和直接体验,以及对种种世相的反思感悟,经过宁浩本人的艺术再创造,从而在电影中反映出来的一种类似“先天性”的、独特的美学趋向,达到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审美期待。宁浩电影叙事内容方面所表现出的荒诞性,是指荒诞的电影剧情和荒诞的人物形象设置,特别是其电影人物人生处境的荒诞性,展现出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在宁浩的电影中,没有超级英雄的千钧一发拯救世界,也没有社会精英的西装革履、运筹帷幄,而是一群底层的、边缘的小人物嬉笑怒骂、恣意妄为。宁浩把他们融入到曲折离奇、构思巧妙的剧情之中,展示了当下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歌笑歌哭,达到一种寓庄于谐的效果,引起关注并引人深思。宁浩的电影中,有大量的“戏仿”经典作品的影子,而宁浩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处理后、完美的迎合了剧情发展的需要。黑色幽默作为宁浩电影的成名招牌,深得前辈盖里奇的精髓。而这种“招牌”在他10年来的不同题材影片又有所不同。在《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赛车》中所采用的多线叙事,与《两杆大烟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宁浩的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得影片有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别是在第二章中,将宁浩电影中道具的运用,做了深入的剖析,使宁浩这种荒诞的电影风格展现的更加深入人心。经历了《无人区》的三年难产期,宁浩也逐渐成熟,其电影开始了慢慢的转型。末节对宁浩电影荒诞性的成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宁浩的转变做了全面的阐述,且对宁浩之于中国电影的意义,也做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宁浩 荒诞 黑色幽默 本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1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1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二 研究目标与方法9
  • (一)研究目标9
  • (二)研究方法9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第一章 当荒诞成为风格11-20
  • 第一节 现实的荒诞与艺术的本能11-12
  • 第二节 荒诞的剧情12-15
  • 第三节 人物设置的荒诞性15-20
  • 第二章 荒诞本能的内在表达——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20-33
  • 第一节 黑色幽默—宁浩的金字招牌21-25
  • 第二节 荒诞不经的细节设置所展现的电影情怀25-29
  • (一)中国本土化与导演个性化的戏仿25-27
  • (二)电影道具的重复蒙太奇表现27-29
  • 第三节 宁浩电影的方言策略29-30
  • 第四节 荒诞喜剧的“另类”表达—以《心花路放》为例30-33
  • 第三章 宁浩的“荒诞”之路与意义33-39
  • 第一节 宁浩荒诞本能的成因33-34
  • 第二节 宁浩的坚守与成长34-37
  • (一)对荒诞本能的坚守34-35
  • (二)宁浩电影的成长与转变35-37
  • 第三节 宁浩之于中国电影的意义37-39
  • 结语39-40
  • 注释40-43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45-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沛;;宁浩的脚印[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李倩;宋魁;;宁浩电影的配乐特色[J];艺海;2011年10期

3 李宏宇;徐卓君;;宁浩:穷得不只剩下电影[J];晚报文萃(B);2006年09期

4 赵影;;《疯狂的赛车》:挺宁浩,不看都看![J];北京纪事;2009年03期

5 余楠;;宁浩:赛车比石头更疯狂[J];新世纪周刊;2009年02期

6 邓彬彬;;宁浩:庶民的独立[J];今日民航;2009年03期

7 菡涵;;宁浩 进退“贺岁”的背后[J];中华儿女;2011年01期

8 阙政;;宁浩:哥们儿我不是疯子[J];新民周刊;2012年16期

9 梁伟;;宁浩 黄金大劫案也疯狂[J];中华儿女;2012年09期

10 关雅荻;;《黄金大劫案》:宁浩进化史[J];新晋商;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婷婷;宁浩:干净的喜剧[N];经济观察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索寒雪;宁浩的广告植入史[N];中国经营报;2009年

3 记者 吴丹 实习记者 俞晓辉;宁浩:成长的代价[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记者 徐佳;宁浩:关于成长的故事[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5 南方周末记者 徐词;宁浩:“三流导演”“三好学生”[N];南方周末;2012年

6 本报记者 胡劲华;宁浩:我要拍好看的电影[N];财经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徐馨;宁浩:电影就是要服务观众[N];人民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邢晓梅 李娟;宁浩太原解密“石头”[N];太原日报;2006年

9 卫昕;“宁浩模式”悄悄在蔓延[N];成都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何晓诗;宁浩:艺术与商业从来不对立[N];中国电影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梦玉;在“疯狂”中笑着成长—宁浩电影的叙事风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忠乐;宁浩导演论[D];西南大学;2015年

3 姜琳琳;宁浩电影中的宗教意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昊楠;宁浩电影“黑色话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郑钰鹏;荒诞—宁浩电影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况悦;宁浩电影的叙事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7 郭紫燕;物欲的审思:宁浩电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博伟;论宁浩影视作品中悬念的运用[D];河北大学;2012年

9 管志涛;宁浩电影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川;论宁浩电影的黑色幽默[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2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42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0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