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启蒙书写

发布时间:2017-10-22 10:04

  本文关键词: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启蒙书写


  更多相关文章: 第六代导演 后现代语境 启蒙书写 个体自由 民间话语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话语工具,是知识分子启蒙书写的重要场所。中国电影启蒙书写的历史由来已久,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和80年代的第五代电影是中国电影启蒙书写的两个高潮。电影中的启蒙表达大致包括个体自由、人人平等和理性的现实批判三个方面。电影的启蒙书写是影像知识分子对时代的发声,是国人思想状态和时代精神变迁的记录。中国的启蒙之路从五四开始一直坎坎坷坷,90年代中国进入后现代文化语境,“启蒙已死”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彼时,“后启蒙”话语的提出重新激活了中国的启蒙话语价值。中国的第六代导演,正好在90年代登上中国电影的历史舞台,作为“后启蒙”时期的影像知识分子,他们接过中国电影启蒙书写的旗帜,坚守住了自身的启蒙身份,对个体自由、人人平等和理性的现实批判等启蒙命题进行了书写。第六代导演的影像世界中,个体不再是禁锢的“铁屋子”的空间和父权下的生存,而是以叛逆之姿态,走出了“铁屋子”,拥有了独立自主的现代人格。第六代导演走向了民间,他们建构了多元和平等的民间主体,主流电影中失语的边缘人物或反面人物大量地成为了他们电影中的中心。在拆拆建建现代化建设中,人物出现了物理空间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废墟状态,社会的不平衡造成了部分人极端的物质苦难,第六代导演对此保持了理性的批判态度。在物欲横流、商业至上的现行语境中,第六代导演的启蒙书不仅遭遇了知识分子启蒙身份的尴尬,还有来自官方禁忌和民间观众的疏离等多重困境。难得的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自身的使命,或通过外界支持,或与民间对话,或在电影之外积蓄力量,争取在困境中实现突围。在这种情况下,第六代导演对启蒙的坚守和努力显得尤为珍贵。
【关键词】:第六代导演 后现代语境 启蒙书写 个体自由 民间话语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一、中国电影启蒙书写的背景与内涵8-10
  •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10-13
  • 三、研究方法13-15
  • 第—章 后启蒙时代的第六代导演15-21
  • 第一节 第六代导演的启蒙身份15-18
  • 一、后现代与后启蒙15-16
  • 二、转型期的身份16-18
  •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启蒙诉求18-21
  • 一、纪实手法书写当下生活18-19
  • 二、成长叙事观照个体世界19-21
  • 第二章 走出“铁屋子”:个体召唤与精神流浪21-32
  • 第一节 大写的“人”21-24
  • 一、自我意识的唤起22-23
  • 二、自由个体的书写23-24
  • 第二节 小写的“家”24-27
  • 一、“无家”与“离家”25
  • 二、传统“家”的式微25-27
  • 第三节 成长之殇27-32
  • 一、双重废墟27-29
  • 二、成长的结局29-32
  • 第三章 走向民间:主体建构与物质苦难32-43
  • 第一节 多元的民间主体32-36
  • 一、被唤醒的边缘人32-34
  • 二、真实的底层人34-36
  • 三、世俗的失败者36
  • 第二节 民间的世俗还原36-39
  • 一、生存苦难37-38
  • 二、突破禁忌的性38-39
  • 第三节 民间的历史39-43
  • 一、个体记忆中的历史40-41
  • 二、历史的个性化言说41-43
  • 第四章 启蒙的困境与突围43-52
  • 第一节 启蒙的困境43-48
  • 一、知识分子的尴尬43-44
  • 二、官方的禁忌44-46
  • 三、民间的疏离46-48
  • 第二节 困境中的突围48-52
  • 一、在体制边缘48-49
  • 二、与民间对话49-50
  • 三、于电影之外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8
  • 附录1 七君子联名上书电影局58-59
  • 后记59-60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60


本文编号:1077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77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