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浅析纪录片解说词的语用策略

发布时间:2021-07-07 16:14
  解说词是纪录片中的重要元素,它与纪录片画面相辅相成,优秀的解说词可以为纪录片增加含金量。在一部纪录片中,解说词一方面的作用是为了辅助纪录片的画面;其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对纪录片中画面的连贯、背景的复述以及主题的升华等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纪录片的解说词作为提高纪录片欣赏性的一种艺术手法,把影片所要传达的深刻内涵,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更加容易和深刻的把观众的思维带入到纪录片内在的思想感情深处。本文运用语用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阐述了纪录片的解说词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语用策略,揭示了纪录片解说词如何通过语用学中的策略展开叙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巧妙地向观众传递潜在的信息等,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并且本文的研究也从新的角度出发填补了用“语用学”研究纪录片解说词的空白,这也是本文的创新处之一。总而言之,本篇论文就是试图通过这种丛微观到宏观、从点入面以及由表及里的方法全面的进行解构和发掘,希望能够对纪录片解说词建构的语用策略作出一个全景式的、综观性的阐述,进而能使观众以及纪录片制作者对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技巧有一个更为透彻、更为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 语用策略 语用环境 语用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J9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纪录片解说词概况
    2.1 纪录片解说词的涵义
        2.1.1 解说词的概念
        2.1.2 解说词的特性
    2.2 解说词的在纪录片中的角色地位
    2.3 研究纪录片解说词的意义
        2.3.1 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2.3.2 扩大语用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研究视角
        2.3.3 对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发挥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3 纪录片解说词语用材料选构策略分析
    3.1 利用语音,展现音韵美
        3.1.1 讲究押韵,体现韵律回环美
        3.1.2 平仄相间,体现音调抑扬美
        3.1.3 双声、叠韵朗朗上.,体现语言节奏美
    3.2 利用词汇,表现意象美
        3.2.1 巧用四音节词语
        3.2.2 妙用指示性代词
    3.3 利用句法,体现逻辑美
        3.3.1 超常搭配
        3.3.2 巧妙省略
    3.4 运用语体,展现语体美
        3.4.1 运用日常语体
        3.4.2 运用艺术语体
4 纪录片解说词语用预设使用策略分析
    4.1 纪录片解说词中语用预设的协同作用
        4.1.1 利用预设使语言简洁凝练
        4.1.2 利用预设使语言迎合大众
        4.1.3 利用预设使语言形象生动
    4.2 纪录片解说词中语用预设的理性作用
        4.2.1 通过预设辅佐画面、提炼主题
        4.2.2 使用预设进行铺垫、展开情节
        4.2.3 利用预设连接语篇使画面顺利转场、过渡自然
    4.3 纪录片解说词中语用预设的情感作用
        4.3.1 巧用预设制造悬念,意味深长
        4.3.2 利用预设产生情感共鸣,引人入胜
5 纪录片解说词叙事的语用策略分析
    5.1 解说词选择开放的多视角叙事
        5.1.1 全知视角的解说客观理性
        5.1.2 限知视角解说的还原真相
    5.2 解说词制造非线性的叙事时间
        5.2.1 错综复杂的叙事时序设置情节
        5.2.2 张弛有度的叙事时段设计高潮
        5.2.3 巧妙运用的叙事频率塑造人物
    5.3 解说词营造多维度叙事的空间
        5.3.1 解说通过文献资料营造历史空间
        5.3.2 解说通过.述片段营造真实空间
        5.3.3 解说通过情景再现营造情感空间
6 纪录片解说词语用语篇的建构策略分析
    6.1 语篇建构的风格美策略
        6.1.1 审美情趣策略
        6.1.2 文史典故策略
        6.1.3 民俗风情策略
    6.2 语篇建构的纪实美策略
        6.2.1 利用背景因素巧构解说词
        6.2.2 利用情景因素巧构解说词
    6.3 语篇建构的结构美策略
        6.3.1 阶梯递进式的语篇结构
        6.3.2 中心串联式的语篇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智锋;周建新;;电视节目编排的理念与策略[J];中国编辑;2007年01期

2 胡智锋;;SNG(卫星新闻传播)及其对中国电视发展的影响[J];今传媒;2005年12期

3 王亮;杨改学;;亚电视舞蹈浅析——从舞蹈《飞天》谈起[J];东南传播;2009年01期

4 王利剑;;英国CSC公司少儿频道差异化竞争策略剖析[J];电视研究;2012年02期

5 王美雨;;忧愁郁悒——电影《立春》的语言特色[J];电影文学;2008年15期

6 孙莉;;从电视传播看COSPLAY的发展空间[J];电影文学;2009年02期

7 许瑞;;由电影《手机》引发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手段革新[J];电影文学;2009年05期

8 李拜石;;来自民间的正义力量——“百姓英雄”系列节目解析[J];电影评介;2007年17期

9 陈晟;;市场化运作下的“博弈”——浅析优秀“二轮剧”在电视专业频道热播的原因[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丛众;;当代大学生传媒信息消费心理与需求[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兵;文化与商业困境中的电视品牌建构[D];浙江大学;2005年

3 马池珠;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海阔;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D];浙江大学;2006年

5 马兟;中国电视节目类型化生产问题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谭玲;网络:电视批评立体生态构建者[D];四川大学;2007年

7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孔令顺;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郭林;主观写意与客观写实:中美电视产品文化语境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瑾;方言电视节目的困境与思路[D];南昌大学;2010年

2 吴畏;受众视阈中的电视栏目品牌构建[D];南昌大学;2010年

3 蔡春红;科教电视节目传播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毛泓;论电视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杰;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晓丽;农业科教节目创作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唐红丽;城市频道SNG的伪直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孙良斌;电视戏曲艺术范畴及传播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甘波;浙江卫视中国蓝品牌SWOT分析与建设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思津;“家”的沉思[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99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99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