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美学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5:31

  本文关键词: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美学风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影美学 存在主义 现象学 安东尼奥尼


【摘要】:一代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虽然逝去,但是其灵魂仍旧存在于当代的电影世界中。他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给我们带来多部经典作品,尽管毁誉参半,但是作为一个电影革新者,安东尼奥尼一直致力于用最犀利的眼光去探究世界。他很少用语言去解释自己的电影观点,通常都会用影像给人们惊喜。他带给电影界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创新力,更是绵延长久的影响力,所以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作品在当今社会仍旧具有研究价值。由于安东尼奥尼在电影创作初期是遵循了新现实主义的脚步来进行的,而中期时又转向了对人内心现实的探索,所以一度在所有研究安氏电影的理论资料中对其创作风格都没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界定,直到后来被相关学者定义为“内心现实主义”,安东尼奥尼的电影风格才被定论下来。尽管如此,国内对安东尼奥尼电影的理论研究大多数仍旧集中在镜语和情节上,对其思想风格多为简单探索。这对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理论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在本文中重点对安氏电影的思想理论做了阐述。在这一章节中我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新现实主义的起步,现代主义的哲学探究,内心现实主义的确立。其中在现代主义哲学探究这一章节里,我重点探讨了安氏电影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和现象学思想,这是本文相较于其他研究文献的一个创新点。总体来说在思想研究的章节中,我对其电影思想理论做了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明确展示了安东尼奥尼在电影中对人的关注热点。在影像风格的探讨中,我重点探讨了安东尼奥尼在色彩运用上所凸显的敏锐性。色彩是其电影中的重要元素,研究安氏电影风格,这一元素必然会成为本文在视觉探讨上的重点。其次,我把安东尼奥尼在运镜上独特的“后段落蒙太奇”手段作为一个小节来详细探讨,在以往的文献理论研究中都只是将其简单概括。然而,在我看来这是安东尼奥尼在电影运镜上的一个非常个人风格化的特点,有必要在风格研究中被详细分析。针对叙事风格的讨论,我在已有的理论文献基础上做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展示了安氏电影在叙事上的突出表现。分别以“无情节”、“反传统戏剧冲突”、“无逻辑悬念”三个重要特点为中心展开分析。由此,安东尼奥尼电影的叙事风格在本文中将会得到更加清晰而系统的展现,弥补了以往关于此论点的文献碎片化空洞。国产电影相较于世界电影来说起步较晚,又因为商业市场的导向,国产电影艺术逐渐进入了畸形怪圈。在我们对电影经典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必然要使其成为国产电影的理论教科书。所以安东尼奥尼在电影美学上的独特表现可以给国产电影以重要启发,对花瓶式的电影注入思想灵魂,对过于内涵的电影提供形式美感,把国产电影逐渐带入新的运行轨道中去,商业与艺术的差距必然会逐渐缩小进而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完美赞誉。这就达到了我们研究经典电影理论的目的并因此而体现了其重要价值。
【关键词】:电影美学 存在主义 现象学 安东尼奥尼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8-9
  • 一、选题背景8
  • 二、研究现状8-9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一、研究目的9
  • 二、研究意义9-10
  • (一)理论意义9
  • (二)实践意义9-10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10-11
  • 一、研究思路10
  • 二、研究方法10-11
  • 第一章 思想变奏:从现实到内心11-21
  • 第一节 起步于新现实主义的尾声11-13
  • 一、初试锋芒:对新现实主义的继承11-12
  • 二、突破樊篱:精神纪实的开创12-13
  • 第二节 专注于现代主义的哲学探究13-18
  • 一、存在主义思想的表达13-16
  • (一)自我存在的恐慌13-14
  • (二)精神世界的拷问14-15
  • (三)内心情感的孤独15-16
  • 二、现象学本质的思考16-18
  • 第三节 “内心现实主义”的最终确立18-21
  • 一、内心现实的诗性表达18-19
  • 二、由内到外的情感喷发19-21
  • 第二章 影像迷雾:个人化镜语体系21-32
  • 第一节 大胆的主观色彩运用21-23
  • 第二节 传统与非传统的运镜结合23-26
  • 一、长镜头的隐喻写意23-24
  • 二、“后段落镜头”蒙太奇24-25
  • 三、躲闪式场面调度25-26
  • 第三节 精妙的画面空间构图26-32
  • 一、不规则的窒息力26-28
  • 二、饱和框下的心灵镜像28-29
  • 三、第三空间的密语29-32
  • 第三章 叙事棋局:独特的叙事方式32-45
  • 第一节 无情节电影叙事32-36
  • 一、卓绝开放的故事结尾32-34
  • 二、碎片化的叙事结构34-36
  • 第二节 反传统戏剧冲突36-45
  • 一、自然生活的复原36-38
  • 二、有意识的情节淡化38-41
  • 三、无逻辑下的悬念处理41-45
  • 第四章 艺术之思:对国产电影的美学启示45-51
  • 第一节 赋予深度的思想内涵45-47
  • 第二节 形成独特的影像风格47-49
  • 第三节 开辟新鲜的叙事格局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道一;“安东尼奥尼事件”和“蜗牛事件”[J];文史精华;2002年01期

2 潘若简;安东尼奥尼谈安东尼奥尼[J];当代电影;2004年06期

3 何亮;安东尼奥尼在中国——新时期以来安东尼奥尼的三个形象[J];当代电影;2004年06期

4 关雅荻;自我的消失:对安东尼奥尼两部作品的分析[J];当代电影;2004年06期

5 刘宏;安东尼奥尼,以及最终言说的荒凉——《未完成的爱情方案——新电影笔记》代序与后记[J];博览群书;2004年06期

6 章明;宁二;;安东尼奥尼式的精神觉悟[J];南风窗;2007年16期

7 朱珠;;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奇遇[J];世界知识;2007年18期

8 刘海平;;触摸大师之手——与晚年安东尼奥尼在一起的日子[J];当代电影;2007年06期

9 李江月;;图像诠释及跨语境传播——安东尼奥尼《中国》解析[J];写作;2008年19期

10 舒云;桂清萍;;《中国》:安东尼奥尼的传奇[J];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雪冰;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之痛[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2 杨弋枢;安东尼奥尼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冯欣;安东尼奥尼和现代人的界限[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宏宇;追记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N];南方周末;2007年

5 方军;和安东尼奥尼一起拍电影[N];经济观察报;2004年

6 李宏宇;《中国》回到中国[N];南方周末;2004年

7 许意;从《奇遇》到《爱神》[N];中国妇女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陈祥蕉邋实习生 申凡;拍电影是我惟一生存方式[N];南方日报;2007年

9 杜庆春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Liar;成为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葛颖;电影节:对多元观赏的捍卫[N];解放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雪;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美学风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2 梁超;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电影艺术专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徐梓桐;安东尼奥尼电影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黄倩;安东尼奥尼电影中的“自我”[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5 侯恩辉;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安东尼奥尼电影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屈U,

本文编号:1121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121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b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