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电影中中国元素符号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23:32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电影中中国元素符号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符号学分析法 电影符号 中国元素 西方电影 媒体影响 国家形象 国际地位
【摘要】: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至今,中国元素一直十分频繁地出现在西方电影的镜像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像是一个万花筒以千万种姿态不断激发着电影创作者的灵感,也吸引着全球观众的目光,成为西方电影发展历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西方电影中呈现的与中国有关的或类似代表中国的人物形象、风景建筑、服装、音乐、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中国符号。比如红灯笼、算盘、龙、功夫、三从四德、老祖宗、象棋、风筝、纸扇、饺子、舞狮、笔墨纸砚、京剧等等。西方的电影创作者将这些有形与无形、物质或精神的符号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西方文化背景,用截然不同风格的镜头语言和表现形式诠释着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同时,这些符号也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一个外国观众心中想像的中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符号是中国形象的代名词。电影反映着时代变迁和历史文化的演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也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中国元素一直是西方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中渗入的中国元素实际上已经反映出中国形象在西方电影中的一些变化。曾经在西方观众的印象中代表中国的电影符号是:飞檐走壁的功夫、高山流水的琴瑟、袅袅的熏香、丹凤眼的冷面美人、轻舞飞扬的衣衫、茶道、书法、阴阳等等。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以展现现代摩登中国形象的电影符号频繁的出现在当代西方电影文化中:摩天大楼、诺亚方舟、先进的科学实验等等。这些符号完全颠覆了曾经那个神秘、古老、落后、愚昧、专制、腐朽的旧中国形象。这些和西方人眼中传统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的新的电影符号会对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产生怎样的影响?而西方观众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全新的中国电影符号的?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将中国元素看作是一个符号,从跨文化视角来对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变化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本文还选择以华人形象以及社会风貌作为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对西方电影中的中国符号百余年来在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最具代表性、影响力和西方认同感的中国电影符号。运用电影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这些电影符号所蕴含的特定含义和想要突显的电影主旨。最重要的是其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辰韬;;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媒体传播评价[J];青年记者;2014年14期
2 方国清;骆红斌;;中国符号:武术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陈兰;;试论我国电视台形象广告中国元素的运用[J];电视研究;2010年02期
4 管成云;郝朴宁;;国家形象塑造与我国传媒的未来发展战略[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蒋传红;;论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J];电影文学;2010年01期
6 何玉春;;中国文化在世界电影中的独特魅力——观《功夫熊猫》谈国产动画片创作[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年08期
7 周文萍;;当今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解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李骐;;中美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运用的比较分析[J];电影评介;2009年16期
9 官庆庆;;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探究[J];魅力中国;2009年15期
10 蔡骐;廖婕;;解析好莱坞电影之“中国风”现象——基于文本、机构及受众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159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15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