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九十年代以来香港传记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04:28

  本文关键词:九十年代以来香港传记电影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传记电影 香港 商业片 文艺片


【摘要】:香港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独特分支,对世界电影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香港特殊的政治体制和电影艺术发展水平的差别,香港传记片呈现出迥异的人文涵养和人性价值。本文从九十年代至今香港传记电影文本分析入手,分析了其艺术特性。在商业片语境与文艺片语境下发展的香港传记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上相当之丰富。除了将眼光聚焦于像功夫巨星李小龙、著名粤剧编剧江誉昤等本土名人外,还有大家熟知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关云长、顾城。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传记片喜欢为有个性的女性立传,如秋瑾、川岛芳子、阮玲玉、萧红等。仅拍摄以上题材还不足以让香港传记片独树一帜,香港传记片导演具有冒险精神,他们敢于揭露黑幕,对黑帮大佬杜月笙,大毒枭吴锡豪和不法警探吕乐这样的“灰色人物”做了细致的刻画:杜月笙亦正亦邪,吕乐黑白通吃,吴锡豪诡计多端却有情有义。银幕上展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立体的形象。根据麦茨的“电影是特殊的镜”理论,九十年代以来的香港传记电影具有纪实性、影像艺术性和心理性三个特点,具有更完整的镜像性。香港传记电影是一面人生之镜,从中我们可以观赏传主跌宕起伏的一生,由于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的,传主的形象则能延伸到现实社会,变成可以触摸的对象。香港传记电影又是一面社会之镜,透过“灰色人物”传奇一生管窥5、60年代复杂、多元的香港社会。由于历史原因,香港社会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殖民地文化、岭南文化相互冲击与融合中形成了如今特有的文化品格。香港传记电影正是在这种独特氛围下,迥异于内地传记电影,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香港,商业片为主流影片。香港传记电影受到浓重的商业气氛影响,它既与类型片融合又与类型片区别。虽然《川岛芳子》可看作谍战片,《跛豪》、《吕乐传》、《上海皇帝》亦可纳入枭雄片范畴,但人物却不是定型的,故事情节也不像类型片一样是公式化的。文艺片导演来拍传记片,香港传记片成为香港文艺片的重要一环。从《阮玲玉》到《黄金时代》,香港文艺片工作者们不断的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至今仍影响香港电影的创作。在“九七”时代语境影响下,香港传记片有民族与国家意识转向。为拯救低迷的香港电影工业,香港导演“北上”拍片,香港传记电影又朝着“大片化”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冬颖;;从《黄金时代》看许鞍华的特立独行[J];电影文学;2015年04期

2 裴争;;从《黄金时代》看许鞍华的艺术追求与妥协[J];电影文学;2015年01期

3 曲德煊;;“十七年”的传记意识与传记电影[J];当代电影;2013年10期

4 王薇;;“传记片”再认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5 曲德煊;;“人的历史”:新世纪中国传记电影的探索之路[J];当代电影;2010年04期

6 曲德煊;;从美学本体看中国传记电影的局限性[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12期

7 王成军;胡s,

本文编号:1160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160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