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形象分析_《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曹操影视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师范大学》 2013年
曹操影视形象研究
宋健
【摘要】:曹操,,无论是在所谓的历史真实话语中,还是在艺术的虚构场域内,都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众人对曹操的认识和了解多是从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中获得的,这其中不乏小说、诗歌、唱词剧本,这之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罗贯中先生所著《三国演义》一书中的曹操。由此,一个既奸邪又伟岸、既猥琐又凛然的多面曹操粉面登场,在读者对故事和人物的选择性记忆中,曹操的“坏”逐渐深入人心,由此他也获得了“白脸奸臣”的称号。随着大众文化形式的渐趋丰富和视觉文化对传统文化冲击的逐渐加强,大众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被逐渐削弱,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文化、窥探历史,这样一来,影视剧作对于文化与历史的弘扬与传承就有着重于泰山的责任。本文讨论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影视形象,说到底,无非是想借此案例来探究影视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全新阐释之道。 本论文正文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是对曹操的形象进行概述,分别探究了曹操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并进一步指出影视作品所打造的曹操形象与前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第二章列举了36部含有曹操角色形象的影视剧,并将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细致解读,指出不同阶段的影视作品对于曹操形象的塑造其侧重点是有着根本性差异的。本章第二节择取部分影视作品,对其中曹操人物形象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指出电影与电视剧在表现人物内、外在形象时的异同。第三章以2010年高希希执导的《三国》为个案进行分析,在全面总结美国电影理论家杰·瓦格纳提出的“三分法”和我国影视艺术大家黄会林先生所提出的“四分法”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该剧对曹操影视形象进行改编的新的三种方式:还原原著精神风貌的“移植式改编”、增强故事戏剧性的“取材式改编”和凸显现代观念的“演绎式改编”。第四章从文化层面的角度将曹操影视形象从“奸臣”到“奸雄”再到“枭雄”的嬗变归结为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文化作用的结果,并同时指出社会文化的形象表达、英雄主义的视觉呈现、影视叙事的平民视角是新世纪影视剧成功塑造曹操形象的三大要素。在本章的最后,还谈及了曹操影视形象在塑造中的些许“偏失”,并进一步归纳出影视剧对历史人物影视形象的塑造应当遵循的三条原则——一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表现历史真实;二是在适度演绎的情境中展现典型形象;三是在托古说今的形式下呈现当代关怀。 对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是一个愈久弥新的话题,本文借助曹操这一家喻户晓的人物对其影视形象的设置进行深入剖析,试图揭示我国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对历史人物塑造的一些基本规律,并尽可能的对这一规律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完善影视剧对历史人物影视形象的刻画。影视改编之路漫漫,愿与诸公共求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世祥;指导巨片的帅才——访电视剧《三国演义》总导演王扶林[J];大舞台;1995年01期
2 夏青;;从华容小道看角色意识——电视剧《三国演义》人物小析[J];电影评介;2007年20期
3 沈伯俊;《三国演义》电视剧面对的五大矛盾[J];电视研究;1995年04期
4 高鑫;浩瀚的历史画卷 恢宏的战争景观──电视剧《三国演义》漫评[J];电视研究;1995年07期
5 王同书;曹操新论──兼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塑造艺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任志明;黄淑敏;;电子媒介时代影视改编的市场策略分析——以“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改编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宋培宪;;《三国演义》的双向建构与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01期
8 杰·瓦格纳 ,陈梅;改编的三种方式[J];世界电影;1982年01期
9 孟繁树;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成就和意义[J];求是;1995年05期
10 陈长义;从危急之时看曹操──《三国演义》片断赏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国书;;《聊斋志异·阿宝》死亡情节建构的心理诉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李军宏;;点铁成金 化腐为奇——谈《聊斋志异》重构“本事”的史才[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7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垣生,胡友笋;新时期以来红色经典“冷”“热”原因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张宗伟;;一起事先张扬的文化事件——透视“红色经典”改编[J];当代电影;2007年01期
3 宋培宪;珍视名著——对《三国演义》随意性批评的批评[J];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陈昭明;;红色经典改编现象透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李静;;《士兵突击》火爆荧屏原因分析[J];消费导刊;2007年07期
6 王瑾;;红色经典生产中的场域分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任志明;黄淑敏;;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再审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袁世碩;試論《三国演义》中的曹操[J];山东大学学报(中国语言文学版);1959年02期
9 王瑾;;红色经典改编热读解[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4期
10 赵学勇;;消费时代的“文学经典”[J];文学评论;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文侠;[N];北京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月梅;儿童影视:呼唤中国的“樱桃小丸子”[J];电影评介;2000年08期
2 张铁君;;唐僧:从历史人物到影视形象[J];电影文学;2009年20期
3 张钰慧;;一位女性的三种影视表达——关于武则天的影视形象探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4 孙琪;李伟;;文学与影视艺术的现代性解读[J];电影文学;2011年04期
5 李静;;影视小说:“读图时代”的文学“宠儿”[J];文艺争鸣;2007年04期
6 杨珺;类型与独白──试谈影视形象的自我定位兼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创作之误[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滕慧群,熊忠辉;挑战和借鉴:文字写作遭遇影视形象[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王威;;潘婕:戏内“烈女”戏外“孩儿”[J];电影文学;1996年07期
9 田琳;;文本与电影的莎拉形象比较解读[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王焱;;影视改编的重点与方法简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飞卫;;曹操公文特色浅论——兼评曹操对文秘制度的改革[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2 马欣;;评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3 黄志浩;;汉魏诗歌与“汉音”“魏响”[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梁满仓;;郭沫若替曹操翻案对于新中国史学研究的推动作用[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邓中堂;崔振海;;从邺都的营建看曹操的革新意识[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国彰;;关公平议与桃园明圣经对未来世局影响力大[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7 唐顺英;周尚意;;影视作品对加拿大多伦历史文化保护区地方性的影响——以古德汉-沃兹老酿酒厂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龚和德;;全能化性格演员——谈尚长荣[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汪天云;;从廉政影视作品认识当今社会心理的抉择[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郭沫若;;致周扬等[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国强;[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雅静;[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谢祥涛;[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木子;[N];财会信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罗瞻;[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6 顾农 扬州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茁;[N];河南日报;2009年
8 王婷婷 丁启阵 (本报记者 王婷婷 );[N];科技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琼 吴秋余;[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 费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伟;英雄"与魏晋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袁智忠;新时期影视作品道德价值取向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淑玲;言语交际中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王淑梅;魏晋乐府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钟书林;《后汉书》文学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红波;明清三国戏曲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苏成爱;《孙子》文献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祝捷;曹魏之政治格局、士人社会与思想对话[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健;曹操影视形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荣凤玲;新世纪影视媒介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张婷;曹操魅力型权威的形成及其合法性基础[D];燕山大学;2010年
4 张弓;《三国志》曹操史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燕敏;曹操形象的演变及其伦理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闫利纲;《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形象源流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7 钱敏芳;曹操诗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元元;影视演绎中的《三国演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顾震;曹操公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唐娇;影视产业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曹操影视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9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1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