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穆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美学与道德政治
本文关键词:费穆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美学与道德政治
更多相关文章: 费穆 《小城之春》 美学 情 儒家道德 《相见恨晚》
【摘要】:本文分析费穆1948年的电影杰作《小城之春》,并提供一种基于美学背景的解读。费穆现代主义的电影拍摄手法,既彰显了女性主角的主体性又增强了电影的抒情性,从而传达了一种儒家道德寓意。其核心在于把强烈的情感("情")作为一种通往智慧和通"情"达"理"的途径。该片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1947年文化界涌现的中国战争史诗创作现象的响应。对比考察1945年大卫·里恩(David Lean)的电影《相见恨晚》(Brief Encounter)中描绘的英式激情与克制,我们可以发现相似之处,在战后世界,有着不同阶级和政治结构的社会也同样面对着一些深层的、具有普遍性的道德问题。
【作者单位】: 剑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将费穆1948年拍摄的电影《小城之春》评为“中国电影一百年,最佳华语电影一百部”的第一名。这次颁奖,是该片经历后毛泽东时代“重新发现”后——该片曾于1983年在都灵中国电影节上映——再次得到了它应有的崇高地位。(1)影片首映时正值兵连祸结的国共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希明;试论费穆电影观对中国电影的影响[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张永yN;发现费穆[J];唯实;2005年Z1期
3 倪震;;纪念费穆 理解费穆[J];电影新作;2007年02期
4 ;诗境无声人道传——纪念费穆百年诞辰[J];上海戏剧;2007年03期
5 汤嘉卉;;浅谈费穆电影中的长镜头美学[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罗艺军;;费穆新论(摘要)[J];电影新作;1997年03期
7 陈墨;;不朽的艺术与人文精神——追思费穆先生[J];电影新作;1997年03期
8 田夷;;一段未成文的史料[J];电影新作;1997年03期
9 罗艺军;费穆新论[J];当代电影;1997年05期
10 孙柏;;费穆之“狭的笼”:作为一个历史画面的影像呈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费穆和他的影片《孔夫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周舒;修复孔子[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早报记者 沈yN;“电影修复是个无止境的过程”[N];东方早报;2011年
4 老老夏;中国电影声与色的初次“鸣”响[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江红;费穆“影戏”观嬗变之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209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20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