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指涉”:一次电影现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论“电影指涉”:一次电影现象研究 出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影指涉 类型片 电影符号学 电影接受 好莱坞化
【摘要】:“电影指涉”是近年各国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中经常出现而又容易被理论界忽视的现象,指的是一部影片对其他影片不同程度的模仿,或称为“戏仿”、“致敬”。“电影指涉”在理论研究中被长期解读为后现代文化的一种视觉范式,是后现代文化“缺乏创造性”的一个典型例证,对该现象的评价也集中于负面。如果离开“后现代”论域而关注“电影指涉”本身,则上述认识显然是片面的。本文从电影类型学、电影符号学、电影美学等理论视角出发,对“电影指涉”进行一次多维的、辩证的解析。本文通过对该现象进行理论界定,在电影史轴线上回溯其产生语境,在符号学层面论证其必然性与可行性,并在电影接受环节阐释“电影指涉”的独占性趣味和文化表征,将这个本就属于电影的现象带回电影理论研究的论域。
[Abstract]:"Film refers to involvement" is a phenomenon frequently appeared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commercial films, which is easily ignored by the theorists. It refers to a film's imitation of other films to varying degrees, or "parody". "homage". "Film refers to" has long been interpreted as a visual paradigm of post-modern culture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which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lack of creativity" in post-modern culture. The evalu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is also focused on the negative. If we leave the field of "postmodernis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ilm refers to" itself, the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is obviously one-sid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film typology, film semiotics. 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film aesthetics, this paper makes a multidimensional and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film refers to".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definition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traces its context on the axis of film history. In the aspect of semiotics,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its inevitability and feasibility, and explains the exclusive interest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movie reference" in the film acceptance link, bringing this phenomenon, which belongs to film, back to the realm of film theory research.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影视艺术系;
【正文快照】: 重复”、“无深度性”等特征时,“电影指涉”常作为例证出现,并被片面地解读为一种后现代“混仿”美学的征候,甚至认为这样的创作手段可能使当代电影滑向“模仿拼贴”的窘境。上述观点几乎将“电影指涉”视为文化语境在好莱坞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Zootopia)中,一个有趣的场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褚慧 黄婉琪 本报记者 李湘萍;电影,原来也可以阅读[N];广西日报;2004年
2 赵军;聪明和不聪明的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4年
3 谢其章;70年前曾有过的“电影杂志年”[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东;电影图书的“华丽转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谢迪南;电影票房在上涨,,电影图书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钰添 编译;美电影图书的选题角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戴锦华;“学电影的孩子 告别讲义时代”[N];文汇报;2003年
9 记者 陈扬渲;浙江省电影有限公司挂牌成立[N];浙江日报;2005年
10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芳;中国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岩;试论电影空间叙事的构成[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熊斌勇;中国电影产业规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4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8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9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10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佳育;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静雯;心理分析视域下的电影观照[D];河北大学;2009年
4 谢丽佳;图片电影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燕燕;电影生产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晓东;生态电影的人文思考[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7 洪启龙;“生活的发现”:从现实走向“极简”的银幕哲思[D];西南大学;2015年
8 邓延庆;李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罗婧婷;中国内地小妞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袁凌轩;中国续集电影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21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2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