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频谱形态学在《地心引力》配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1-15 04:04
本文关键词:论频谱形态学在《地心引力》配乐中的应用 出处:《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音乐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当下变得丰富多彩。20世纪中后期,电子音乐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和提高。人们对于声音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乐器的发声形式,电子音乐以一种新的音乐形式,闯入人们的视野,让人耳目一新。电子音乐可以创造出任何你所能想到的声音,从传统到现代,从现实到超现实,令人目不暇接眼花撩乱。对于听众而言,传统乐器借助于物理发声,是间断性的。而电子音乐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变化发展,可无限被缩短或被拉长,被反转或被压缩,通过声音技术处理任意变形或组合成所需要的声音形态。电子音乐对于新音色的不断发掘与探索,也扩大了音乐创作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了其应用性的广度。由阿方索·卡隆执导,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荣获了第86届奥斯卡7项大奖的影片《地心引力》配乐中,大量使用了电子音乐及电子音乐技术。由于整部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在太空中发生,在这种环境下,电影配乐部分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管弦乐来表达。电子音乐的出现及运用,丰富了配乐的可能性,给电影增添了许多真实感和现实感。使航天飞机噪音以及无线电电波等音效融入到了整体电影配乐中,枯燥乏味的噪音音效顿时变得“音乐化”。传统乐器的平实感被电子手段处理再加工之后变得更有质感,更能够贴近电影,且充分表达了电影所想传达给观众的内容。电影配乐中电子音乐部分的精彩运用为《地心引力》的成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传统音乐通过“音符体系”来分析作品,乐谱的直观性可以让我们很清晰的看到整个作品的内部结构。分析作品的和声配器复调等作曲手法,就可以完全了解一部作品的核心思想和作曲理念。而作为有别于传统音乐的电子音乐,有着一套属于自身的“声音体系”,对这种“声音体系”的探索和研究,就成为了我们想要进一步探索分析的对象。1986年,英国电子音乐作曲家、理论家丹尼斯·斯莫利(Denis Smalley)提出了“频谱形态学”(Spectromorphology)这一概念和术语,以作为描述和分析聆听电子音乐的工具。这在分析频谱音乐的历史上,是一次较大的突破与提升。频谱形态学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谱感知声波的足迹。该术语由声谱之间的交互作用(spectra)和他们随时间改变和成形的方式(morphology)两部分构成。(spectro)即交互作用并不能脱离(morphology)他们随时间改变和成形的方式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缺一不可。斯莫利认为,某些东西必定具有形状,并且该形状一定具有声波内容。这种形状的呈现,可以通过声谱图(Sonogram)和声音频谱图(frequency spectrum)来展现。本论文以普莱斯《地心引力》配乐中的音效、音乐及两者间的联系作为研究内容。影片中的音效不仅仅局限于音响效果,而是在整部影片中以两种不同的层次中呈现。第一种层次便是音效其本身的音响效果,如“航天飞机的电流声”或是“脉冲声”的噪声。这种音效往往如噪音般并不悦耳,但却真实反映了现实中不可替代的声音。第二种层次便是音乐。作曲家将音效部分的“航天飞机的电流声”或是“脉冲声”等,变成“音乐性”的音效,融入进配乐的旋律节奏中,使得音效不仅仅具有单一性,而是变得“音乐化”。音效噪声和音乐这两种层次,会有一定的重叠,但是这两种层次在听觉以及其功能上的表现,是迥然不同的。本文将通过《地心引力》这部电影的配乐,利用“频谱形态学”的理论基础,结合影片具体内容,探究电影配乐在其中的运用。调动听觉和视觉,借助声谱图和声音频谱图对电影的配乐片段进行直观分析,用科学的手段和专业的理论来感知电影的内在含义,深层次的探索声音的奥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1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媛媛;;从电影《康斯坦丁》的声音分析看电影声音中的电子音乐技术[J];演艺科技;2011年11期
2 郭好为;;浅谈汉斯·季默电影配乐作品的音乐制作特点[J];黄河之声;2011年04期
3 韦玲玲;;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使用[J];电影文学;2009年12期
4 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1426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2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