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领导权与十七年喜剧电影转型
本文关键词: 文化领导权 十七年 喜剧电影 出处:《学术交流》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化领导权意指统治集团通过"精神和道德"手段来赢得社会统治群体赞同,以此来达到对大众的统治和领导,而不是通过武力或强制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夺取文化领导权是党在电影领域的根本目标,讽刺型喜剧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十七年时期的电影工作者,顺应文化领导权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在喜剧观念上,由"讽刺"向"歌颂"转型,在创作方式上,由"寓庄于谐"向"寓谐于庄"转型,在表演形态上,由"丑化变形"向"美化变形"转型,在叙事模式上,由"单层叙事"向"双层叙事"转型,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歌颂型喜剧电影,其经验和教训都对当代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影响深远。
[Abstract]:The cultural leadership means that the ruling group wins the social ruling group through the means of " spiritual and moral " , so as to achieve its own purpose by means of " spiritual and moral " means .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 , the acquisi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is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the Party in the field of the film . In the mode of creation , it is transformed from " caricature " to " aesthetic deformation " . In the mode of creation , the " single - story narration " is transformed into " double - layer narration " , and its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have exerted far - 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edy films .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2017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文化领导权与十七年喜剧电影转型研究”(CX2017B691)
【分类号】:D0;J905
【正文快照】: 文化领导权(hegemony)是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兰西最先提出来的,又称“意识形态领导权”或“文化霸权”,意指一种非暴力、彼此同意的统治方式:“社会统治集团通过‘精神和道德’的手段来赢得社会统治群体的赞同,以此来达到大众的统治和领导,而不是通过武力或强制的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燕;浅析中国喜剧电影的形式特征[J];当代电影;2004年03期
2 刘宇清;;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创始与奠基[J];电影新作;2005年05期
3 李政参;;喜剧电影中的震撼力[J];电影评介;2006年19期
4 丁鹏;;中国系列喜剧电影的变迁与思想[J];齐鲁艺苑;2006年03期
5 徐源;;假面浪子——意大利喜剧电影中的即兴喜剧传承[J];当代电影;2008年08期
6 欧阳静茹;;从爱一部喜剧电影开始[J];家庭影院技术;2009年02期
7 任丽娜;;喜剧电影美学中的幽默与滑稽——兼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喜剧电影发展态势[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康宁;;喜剧电影的精神内核[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李简瑷;;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文本特质浅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王莉;;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敏;郄建业;;中俄喜剧电影的比较[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琦;;造梦功能与游戏精神——90年代中国喜剧电影的两种定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帆;喜剧电影:请多一点艺术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饶曙光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亮采访 整理;别做喜剧电影创作上的“懒汉”[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周星;喜剧电影:让笑更有内涵和品位[N];文艺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杜思梦;构建国产喜剧电影形象 打造喜剧电影系列品牌[N];中国电影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楠 通讯员 马思远;让喜剧电影找准“穴位”[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赵卫防;香港喜剧电影北上策略的得与失[N];文艺报;2012年
7 徐韫琪;喜剧电影不能仅满足于“图一乐”[N];文艺报;2013年
8 尹鸿;喜剧智慧是喜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N];文艺报;2013年
9 南台;喜剧电影与喜剧小说[N];文艺报;2013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关雯;国产喜剧电影如何发展?[N];中国电影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乃华;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2 康宁;香港喜剧电影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舜;论中国60年代初喜剧电影[D];南京大学;2005年
2 雷瑛;90年代中国都市喜剧电影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刘宇清;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美学初探[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01年
4 王智超;论美国喜剧电影的主题思想及表现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元广;论新中国“十七年”喜剧电影的审美建构[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王东方;2006年以来的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瑜;新世纪以来中国小成本喜剧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花蕊;严肃的笑[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孙小玉;冯小刚喜剧电影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10 邵俊;试论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发展中的局限与缺失[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457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5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