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的狂欢化审美
本文选题:周星驰 切入点:电影 出处:《电影文学》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巴赫金从文化视角对文学艺术进行研究的狂欢化理论,也可以运用于以视听语言塑造人物、展开叙事的电影艺术,探讨电影的审美形式与文化内涵。香港导演、演员周星驰以一种挑战正统的姿态,开创了电影的"无厘头"审美,其中表现出的狂欢化特征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周星驰电影经由叙事情节、人物形象、视听语言三方面的狂欢化审美,打破常规生活秩序,表现小人物成长,引发观众既欢欣又嘲讽的笑意。
[Abstract]:Bakhtin's carnival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can also be applied to portray characters in audiovisual language, to develop narrative film art, and to explore the aesthetic form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films. Actor Zhou Xingchi challenged orthodoxy and created the "nonsense" aesthetic of the film, in which the carnival features are worthy of further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The carnival aesthetic in three aspects of audiovisual language breaks the routine order of life and shows the growth of little people, which causes the audience to laugh with joy and satire.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戚锰;90分钟狂欢——周星驰喜剧电影搞笑解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婷;周星驰喜剧电影人物的狂欢化特征[D];西北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丽媛;;周星驰电影的狂欢化审美[J];电影文学;2017年11期
2 陈奇佳;陈小可;;论周星驰的残酷喜剧[J];当代电影;2016年12期
3 张毅蕾;;周星驰喜剧电影中的幽默元素解读[J];电影文学;2016年15期
4 于明建;;周星驰无厘头电影背后的情[J];明日风尚;2016年13期
5 许春燕;;明星娱乐真人秀的游戏元素分析——以中国版《两天一夜》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03期
6 王岳;;从《大话西游》看人生[J];芒种;2012年14期
7 吕佳;;论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草根性[J];电影文学;2011年01期
8 史亚娟;;论系列电影“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特征[J];电影评介;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涛;视觉文化语境下中国疯癫喜剧电影奇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杨柳青;网络自制短剧中的狂欢现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遥;论林格伦童话的狂欢精神[D];西北大学;2010年
2 许晓娜;莎士比亚喜剧的狂欢化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易晶晶;周星驰与金凯瑞的喜剧电影叙事分析[D];南昌大学;2009年
4 王丹;周星驰电影的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安之;;周星驰成功的秘诀[J];电影文学;2005年10期
2 陈安之;;周星驰是个心理学家[J];财会月刊;2006年01期
3 翟丽娜;张玉霞;;论周星驰电影的价值观[J];齐鲁艺苑;2006年01期
4 本刊记者;;周星驰最新力作《长江七号》春节贺岁[J];中国电影市场;2008年02期
5 胡和平;;周星驰电影的互文性研究[J];艺术探索;2008年03期
6 肖震山;;周星驰电影的功夫想象与大众的白日梦[J];齐鲁艺苑;2009年04期
7 周文辉;;周星驰电影中的丑女形象[J];新闻爱好者;2009年20期
8 李琳;李晓君;;周星驰电影角色陌生化分析[J];电影文学;2011年24期
9 董露茜;;周星驰的辉煌与孤独[J];新财经;2013年04期
10 罗东;;刷新周星驰[J];21世纪商业评论;201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劲虹;“芬达”请周星驰代言“开心”[N];民营经济报;2006年
2 记者 李研;周星驰亲近大学生 为《长江七号》继续预热[N];中国电影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晋锋;《长江7号》:贺岁片新“科幻” 周星驰新“温情”[N];中国电影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谭璐;周星驰“派利市”[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方旭东;周星驰告诉我们什么[N];东方早报;2013年
6 滕云;大话周星驰[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于雁宾;怪味周星驰[N];吉林日报;2004年
8 张燕;周星驰要开口说宁波话[N];宁波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妍;周星驰:中国电影需要温情[N];中国电影报;2007年
10 王婷;向周星驰艺术学企业品牌文化[N];商务时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立鹏;周星驰电影的叙事及其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邓勇;周星驰电影片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丹;周星驰电影的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尚琳;无喱头与后现代:周星驰电影的文化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唐果;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解蕾;论周星驰电影风格的转变[D];河北大学;2008年
7 刘腾;周星驰电影与后现代主义文化[D];新疆大学;2011年
8 黄宁;周星驰电影的幽默语言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梦;周星驰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10 方华;周星驰电影和中国民间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73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57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