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冯小刚电影反讽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0 17:43

  本文选题:冯小刚电影 切入点:反讽艺术 出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反讽(irony)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文eironia,最早是古希腊古典喜剧中的一种固定角色。而后反讽演变成为一种修辞手法,在中西方的古典文化中都能找到反讽手法的痕迹。反讽艺术在后期的使用扩大至诗歌、小说文本、影视等领域,在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强大牵引下,反讽已然成为当下中国日益突出的文化现象、文化事实。而冯小刚作为大陆知名导演,其电影在当下影响广泛,反讽艺术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成为一种鲜明的美学风格。论文从反讽艺术入手,以小见大,依托反讽理论以冯小刚及其作品为主要对象,并结合当下的文化语境对反讽艺术在冯小刚电影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第一章是对冯小刚电影反讽艺术文化场域的分析,通过对电影概况的梳理,分析当下社会冯小刚电影反讽艺术所处的文化语境,并通过外部比较将冯小刚对王朔、刘震云作品的改编,冯小刚的喜剧范畴与张艺谋的艺术主题,冯小刚电影的反讽与周星驰表演风格的“无厘头”进行比较,得出冯小刚电影中反讽艺术的独特性。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和创新之处,主要研究冯小刚电影反讽艺术的思想意义,得出在其电影中反讽艺术主要指向在传统、爱情、金钱以及权力四个方面。基于对冯小刚电影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分析,得出反讽艺术发展的三个变化,具体表现在反讽的主题扩张、反讽的视角转移以及反讽的程度加强。同时在对受众的分析之下,得出冯小刚电影的大众接受呈现出广泛性、共鸣性及复杂性三个特点。第三章,选择典型电影,通过从言语、情景及戏剧性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电影作品对反讽艺术在电影中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通过对冯小刚及其电影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语境进行梳理,得出冯小刚反讽艺术美学风格的思想价值,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反讽文化对反讽艺术在冯小刚电影中存在反讽力度加强,“笑果”却少了的问题进行反思。
[Abstract]:Irony (irony) first comes from the ancient Greek eironia, the earliest is a fixed role in ancient Greece. The classical comedy and irony evolved into a kind of rhetoric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culture can be found in the trace of irony. The art of irony in later use to expand the poetry, novels, film and other fields, in the strong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changes under the traction of irony has become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e current China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ultural facts. Feng Xiaogang, as a famous director, the film wide influence in the present, the art of irony has become a distinctive aesthetic style in his film. The art of iron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rony,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with Feng Xiaogang and his works as the main object,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cultural context on the art of irony in Feng Xiaogang's film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The first chapter is Analysis of the domain of the Feng Xiaogang film irony art and culture field, through the film survey,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ocial Feng Xiaogang film irony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external Feng Xiaogang Wang Shuo, adapted from the works of Liu Zhenyun, Feng Xiaogang and Zhang Yimou comic art themes, Feng Xiaogang film irony and Stephen Chow performing style "nonsense"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unique art of irony in Feng Xiaogang's film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focus and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Feng Xiaogang film irony art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obtained in the film the main point in the traditional art of irony, love, money and power in four aspect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film based on Feng Xiaogang an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periods, the three changes of irony art development, specifically in the irony of the theme expa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rony to transfer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degree of irony.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analysis of the audience, the Feng Xiaogang film showing a wide range of public acceptance,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nance and complexity. In the third chapter,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typical movies, from speech, dramatic scenes and three aspect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films of expression of irony in the movie the analysis i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Feng Xiaogang films of the era background, cultural context, the Feng Xiaogang irony art aesthetic style and ideological value, contemporary culture on the art of irony China irony in Feng Xiaogang movies are strengthened with iron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e reflection of laughter only a little problem.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欣星;;“我的电影只伺候中国观众”——电影大众与冯小刚电影研究[J];艺苑;2010年05期

2 钱旭初;王继增;;论冯小刚电影的人生形态[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邹欣星;;“我的电影只伺候中国观众”——电影大众与冯小刚电影研究[J];艺术广角;2011年02期

4 苏庆宁;吴航行;;冯小刚电影的道德格调评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征鹏;;温故苦难 拯救祭奠——评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J];剧影月报;2012年06期

6 乐婷;;浅谈冯小刚电影的审美趣味性[J];芒种;2013年07期

7 何冠宇;;冯小刚电影《1942》音乐叙事和情节的完美结合[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1期

8 峻冰;冯小刚电影的成功质素探析[J];电影评介;2001年10期

9 韦华;“讲段子”:冯小刚电影的喜剧策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10 刘帆;改编抑或改置——冯小刚电影中的“王朔主义”问题[J];电影艺术;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杰 特约记者 陈安宇 通讯员 王燕    ;重拳拆违护航冯小刚电影公社[N];海口晚报;2012年

2 见习记者 张汉澍;冯小刚电影公社落子:华谊“文化地产”的现金流之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3 贾磊磊;冯小刚电影与中国大众文化品牌[N];文艺报;2007年

4 记者 王黎刚;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落户海口观澜湖[N];海南日报;2012年

5 记者 丁宁;海口骑楼将进“电影公社”[N];海口晚报;2012年

6 记者 彭青林 柏彬;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海口奠基[N];海南日报;2012年

7 贾磊磊;制造中国大众文化的知名品牌[N];中国电影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悦;冯小刚电影的“成功秘诀”[N];中国艺术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余良 祝勇;文化招牌能否催化琼北旅游[N];海口晚报;2012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严惠惠;冯小刚电影公社海口开街[N];证券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欣星;民间:从想象到消费[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蘅;论冯小刚电影的品牌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璐;论冯小刚电影的审美精神[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海峰;文学镜照中的冯小刚电影[D];西南大学;2015年

4 武钰容;试论冯小刚电影的叙事策略[D];山西大学;2012年

5 陈思思;冯小刚电影的商业化叙事策略[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6 陈蕾;从冯小刚电影作品看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呈现与影响[D];广州大学;2016年

7 宋洁;冯小刚电影反讽艺术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8 倪士静;论冯小刚电影的转型[D];苏州大学;2009年

9 刘景;冯小刚电影审美趣味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霞;结构与表达:冯小刚电影论[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4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594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