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徐童纪录片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5 04:03

  本文选题:徐童 切入点:纪录片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徐童是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片中记录了大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民群众,和知识分子以往高姿态的人文关怀不同,徐童对游民持以最大的尊重。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徐童对游民阶层有很强的身份认同感,在和游民同吃同住的生活经历中,徐童又从游民身上找到了生命之坚强的力量。徐童曾说他的这些故事不是在展示弱势群体的弱,而是在展示弱势群体的强,游民在愈发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主持人窦文涛评价到:“这可能就是草根的力量。”徐童的纪录片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草根阶层的逆境生存史。徐童并非受过系统的纪录片实践或理念训练,所以他也不拘泥于中西方传统的纪录片理念,在他的片子中我们看到大量不符合纪录片传统习惯的个人情绪化处理,如对背景音乐的煽情使用、面对情绪激动把镜头推上去的不克制行为,这在纪实纪录片中是不常见的,而且在他片子整体的纪实风格中是有些跳戏的。但徐童认为不应该为了艺术而艺术,有时的创作凭的就是当下的感觉,需要一些暴力,不能太温柔。在徐童的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结合,看到了纪实风格和戏剧风格的结合,徐童的创作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性实践。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徐童的纪录片,正是由于其拍摄对象的社会意义和纪录风格的个人化处理。绪论部分主要针对徐童纪录片的创作历程及其研究现状两个方面的阐述,依托新叙事学理论,从纪录片本身转向纪录片之外,关注个人成长历程和创作环境对创作者的影响。第一章主要讲述徐童纪录片的叙事意脉,游民阶层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迸发出极强的生命力,同时对生活依然抱有美好的向往。第二章主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角度阐释徐童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风格。第三章分析了徐童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视听语言的角度从声音、字幕和镜头三个方向阐述徐童纪录片中的真实性、故事性和个人感性的丰富结合。结论部分对徐童纪录片研究做了前景性展望。
[Abstract]:Xu Tong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China's independent documentary director. In his film, he records a large number of nomadic people liv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different from the intellectual's previous high-profile humanistic concern. Xu Tong holds the greatest respect for the nomadic people.Related to his personal growth experience, Xu Tong has a strong identity with the Traveller class. I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eating and living with the Traveller, Xu Tong found the strength of life from the Traveller.Xu Tong once said that his stories are not about the weakness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but about the strength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The vagrants burst out strong vitality in the increasingly harsh living environment.Host Dou Wentao commented: "this may be the power of grass roots."Xu Tong's documentary film can be said to be the history of adversities of the grass-root class in contemporary China.Xu Tong is not trained in systematic documentary practice or philosophy, so he is not bound to the traditional documentary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West. In his films, we see a large number of personal emotional treatments that do not conform to the traditional habits of documentaries.For example, the inciting use of background music, the unrestrained behavior of pushing the camera up in the face of emotion, is not common in documentary documentaries, and there is some dance in his film's overall documentary style.But Xu Tong believes that the art should not be for the sake of art, sometimes the creation is based on the feeling of the present, need some violence, not too gentle.In Xu Tong's documentary, we see the combination of real film and direct film,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ocumentary style and drama style. Xu Tong's creation is an exploratory practice with innovative significance.This paper studies Xu Tong's document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ology,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his shooting object and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recording style.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focuses on Xu Tong documentary creation process and its research status quo, relying on the new narratology theory, from documentary itself to documentary, focusing on the personal growth process and the cre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impact on the creator.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tells the narrative meaning of Xu Tong documentary, the vagrants burst out a strong vitality in the harsh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till have a good yearning for life.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explains the narrative style of Xu Tong documentary from three angles: character, plot and environment.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Xu Tong document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diovisual language, from the sound, subtitle and lens three directions to explain the authenticity of Xu Tong documentary, story and personal perceptual rich combination.The conclusion part makes the foreground prospect to Xu Tong documentary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鲲;对纪录片本质的再认识──兼议纪录片若干认识误区[J];电视研究;2000年08期

2 李键;从《人与熊》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J];电视研究;2000年10期

3 孙曾田;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12期

4 刘波;纪录片创作方法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1期

5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纪录片的两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6 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7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

8 王庆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9 张红军,朱梅;“真”的美化与“美”的真化——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创作的“合法手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王慰慈,方方;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曾林;思维的品格:关于纪录片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原;电影纪录片,期待喝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杰;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2 罗娟;海外华人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3 石琳;纪录片市场营销为王[D];复旦大学;2008年

4 师欢欢;我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传播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苗苗;试论纪录片中商业利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对立[D];厦门大学;2009年

6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13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713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