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论国内影视受众审美—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7 03:31

  本文选题:美学 + 消费心理 ; 参考:《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影视艺术对着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视艺术一方面改变了人们过去单一的文化生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艺术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人们在对电影的欣赏当中感受到了电影中美轮美奂的画面。一部电影的市场反响程度和观影者的心理密切相关,因此,想要提高票房和收视率必须要以研究观影者心理为基础的原因。从哲学的角度上说,影视艺术对于人的感性满足和感性解放,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肯定自我的现代方式。观众正是通过银幕世界和荧屏天地来直观自身。而且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总是从原有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出发,按照自己的审美心理去同化电影,呈现出审美趣味的某种趋向和定势,这就是影视观赏中的定向期待。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把这种心理定势解释为:我们倾向于看见我们以前看过的东西。这种审美心理的定向期待对于影片的被接受和被欣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很多人反对张纪中重拍《西游记》,就是因为定向心理在作怪。影视作为一门耗资巨大的群众性艺术,不能不考虑广大观众的传统欣赏心理,与此同时,当今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影视新潮的迅速发展,有使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许多影视新语言和表现手法,远远突破了观众原来的审美范畴,使得他们再也无法按照原来的图式和结构去同化影片,不得不通过顺应作用,来改变原有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欣赏习惯,表现为审美心理的变异性和发展性,这就符合影视欣赏的创新期待。正是这样使得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不断提高,整个世界的电影文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Abstract]:Film and television art to the social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has been enriched into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On the one hand,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has changed people's single cultural life in the past and made people feel the richness of art more and more.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feel the beautiful picture in the movie i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film.The degree of market response of a movi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sychology of the viewer.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box office and audience rating, the reason must b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psychology of the viewer.From a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for human perceptual satisfaction and emotional liberation, because it provides a modern way of self-affirmation.It is through the screen world and the screen world that the audience can visualize themselves.And the audience in the appreci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lways from the original appreciation habits and appreciation of intere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esthetic psychology to assimilate the film, showing a certain trend of aesthetic taste and fixed trend, this is the oriented expectation in film and television viewing.American psychologist Craig explains this stereotype as: we tend to see what we've seen before.This expectation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cceptance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film.For example, many people object to Zhang Jizhong re-shooting Journey to the West, is because of orientation psychology in trouble.Film and television, as a costly mass art, cannot but take into account the traditional appreciation psychology of the broad audi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rapid changes in socie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rends have dazzled and dizzying the audience.Many of the new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techniques of film and television have far exceeded the original aesthetic category of the audience, making them unable to assimilate the films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schema and structure, so they have to adopt the role of adaptation.In order to change the original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nd appreciation habits, it is shown as the vari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innovative expectations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ppreciation.In this way, our aesthetic ability and appreciation level have been improved, and the film culture level of the whole world has reached a new heigh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蓉芳;短篇电视剧为何辉煌不再[J];电视研究;2000年02期

2 王忠玲;强化精品意识 繁荣电视剧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07期

3 苏峰;注重整体结构——电视剧走向成熟的标志[J];中国电视;2000年01期

4 仲呈祥;追求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统一——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5 ;2000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6 杨新敏;论电视剧的戏剧性[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7 ;电视剧《嫂娘》研讨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8 ;唱响主旋律 多出精品剧——吉炳轩同志在2000年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要点[J];中国电视;2000年07期

9 倪祥保;电视剧的艺术性与商业价值[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10 蒋淑媛;论上海地区电视剧的兴盛原因[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封莉邋记者 徐冠一;今年我省已有16部电视剧投产[N];吉林日报;2007年

2 记者 许维萍;省召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座谈会[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工业题材电视剧如何突破与起飞[N];辽宁日报;2009年

4 赵亮;拓宽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庹继光;法制电视剧:莫成普法“绊脚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6 李庆辉;凝聚力量 促进创作[N];吉林日报;2011年

7 何勇海;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文学报;2012年

8 何勇海;禁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李准;英模题材电视剧的超越和突破[N];文汇报;2012年

10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聂伟;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邓敏;电视剧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4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5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10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劲怡;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倪志媛;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D];山西大学;2008年

3 周飞飞;西安现代城市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呙娜;我国电视剧产业链结构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胡晓群;我国电视剧市场营销模式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马静;戏说电视剧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魏彦彦;康洪雷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荣芳;大陆电视剧类型化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洁;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编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1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761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