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待拯救的世界”及其影响研究——论美国电影里的第三种中国“定型化形象”

发布时间:2018-05-07 14:19

  本文选题:美国电影 + 合拍片 ; 参考:《文艺研究》2017年09期


【摘要】:"待拯救的世界"是美国电影里除傅满洲与陈查理之外关于中国的第三种"定型化形象"。它由《大地》对中国苦难世界的描绘而奠定,又在《苏丝黄的世界》等展现西方男性与东方女性的恋爱故事中成型。它包含着西方人的宗教拯救意识,也包含着他们的东方主义观念;它着力渲染中国作为"东方"的贫穷落后与愚昧无知,又以西方男性对中国女性的征服与拯救来代表西方对中国的征服与拯救。"待拯救的世界"不仅存在于美国电影之中,也存在于当今中国电影和中外合拍片中。中国电影(含中外合拍片)的"自我东方化"倾向以及中国人对"过去"苦难的理解都是"待拯救的世界"不断复现的原因,也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Abstract]:The World to be saved is the third "stereotyped image" of China in American films besides Fu Manchu and Charlie Chan. It is laid down by the depiction of China's suffering world by the Earth, and is shaped in the story of love between Western men and Oriental women, such as the World of Suzie Yellow. It contains Westerners' consciousness of religious salvation, as well as their ideas of Orientalism. It focuses on promoting the poverty, backwardness and ignorance of China as the "East". The conquest and salvation of Chinese women by Western males represent the conquest and salvation of China by the West. " The world to be saved exists not only in American films, but also in today's Chinese and foreign co-productions. The tendency of "self-orienting" in Chinese films (including Chinese and foreign co-productions) and the Chines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past" suffering are the reasons why "the world to be saved" continues to recur and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it.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高余;商业文化智慧和美国电影[J];福建艺术;2002年04期

2 晓鹰;;回归纯情:美国电影新变阵[J];华商;2004年Z2期

3 王淳;;美国电影学会百部影片榜单发布[J];电影艺术;2007年05期

4 张聪;;试论美国电影中的五种刻板黑人形象[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1期

5 汪朝光;;众里寻他千百度——20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的中国内地映像[J];学术研究;2010年02期

6 艾琦;杨昕;;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杨远婴;;娱乐何以成为文化——《美国电影与美国文化》阅读笔记[J];电影艺术;2010年05期

8 张欣;刘雨晴;;美国电影所表达的西方核心文化[J];电影文学;2010年20期

9 马晓晔;;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年11期

10 徐学鹏;;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整合营销——以美剧和美国电影为例[J];才智;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汪少明;胡立新;;透视美国电影续集现象[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汪朝光;;战后上海美国电影市场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索拉;隐藏在美国电影中的险恶用心[N];国际金融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胡瀚霖 戴仲燕;专家谈美国电影如何制胜国际市场[N];新华日报;2001年

3 田军;从《阿凡达》看美国电影的种族主义倾向[N];光明日报;2013年

4 旅美学者 吴澧;美国电影是工业还是文化[N];南方周末;2012年

5 王振茂;巴西遏制美国电影冲击振兴民族影业[N];中国文化报;2002年

6 驻美国使馆文化处 徐彤;新兴媒体轮番冲击美国电影[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杨石;美国电影学会评出今年十大佳片[N];华夏时报;2002年

8 编译 如今;从美国电影市场交易看卖片趋势[N];中国电影报;2010年

9 电影学博士 图宾根木匠;扩大进口美国电影可更好地“师夷长技以制夷”[N];东方早报;2012年

10 徐海娜;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N];学习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文萍;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9年

2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艺玲;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霍枭涵;美国电影对中国的文化殖民现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文;美国电影的政治意识形态秘密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丹;美国电影中的环境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娟娟;论美国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苏州大学;2008年

6 谢剑玲;美国电影中刻板化的华人形象[D];南昌大学;2012年

7 颜袁茜;美国电影中华人定型化形象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8 赵春晓;上海地区美国电影的输入、放映与接受研究(1896-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9 李洋;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元素(2000-2013)[D];兰州大学;2014年

10 李宁;二十世纪末美国电影中的恐同情结[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857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857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