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同性情感表现与中华文化资源
本文选题:华语同性恋电影 + 中华文化资源 ; 参考:《当代电影》2016年05期
【摘要】:同性恋是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情感现象,新世纪华语同性恋电影也是世界同性恋电影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影视文化竞争与传播尚不平衡的格局中,如何彰显华语同性恋电影的中华文化特色值得思考。从电影创作与中华文化资源的视角看,当下的华语同性恋电影在文学改编、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三个维度汲取了诸多营养,有不少值得肯定的亮点。与国外同类题材相比,华语电影可以开掘的中华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Abstract]:Homosexuality is a universal affective phenomenon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homosexual films are also a part of the world's gay films. How to highlight the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gay films is worth thinking ab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creation and Chinese cultural resources,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homosexual films have drawn many nutrient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literary adaptation, artistic style and thematic thought, and there are many positive highlights. Compared with similar subjects in foreign countries, Chinese films are rich in Chinese cultural resources and have great room for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云;;把握电影新机遇,聚焦研究新方法——“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电影新作;2011年05期
2 丁亚平;;华语电影:话语交换、变奏与挑战[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欧阳文风;康莹;;海外华语电影研究寻踪[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4 白小;王钦;;独特的窃听手法[J];百姓生活(下半月);2011年09期
5 彭吉象;跨文化交流中华语电影的历史与未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陈旭光;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现代化/民族化问题之省思[J];电影艺术;2002年02期
7 周斌;华语电影:在互渗互补互促中拓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陈犀禾;刘宇清;;跨区(国)语境中的华语电影现象及其研究[J];文艺研究;2007年01期
9 蔡柏贞;;建构一个“全球的”华语电影研究框架——评《华语电影:历史书写、诗学、政治》[J];电影艺术;2007年01期
10 边静;;隐秘情结的影像诉说——华语电影同性恋话语的生成和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越;;台湾“新电影”对华语电影的主要贡献[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宇清;;“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陈旭光;;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现代化/民族化问题之省思[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黄式宪;;与世界对话:华语电影跨界的历史性荣耀与当下生存焦虑[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陈林侠;;论当下华语大片的文化消费及其意义[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孔莉萍;操办英国国际华语电影节的太原女孩[N];太原日报;2010年
2 王一川 第九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华语电影三义及相关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苗春;华语电影期待新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赵卫防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华语电影:语言之外的内在统一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毛俊玉;做强华语电影 需整合全球资源[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全国政协委员 王兴东;华语电影力量将在世界独树一帜[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许波;“歌武片”开拓华语电影新类型[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记者 陈朝霞;华语电影工业后期制作“航母”诞生[N];宁波日报;2013年
9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万像电影节升级为欧洲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N];北京商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庆凯;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在瓮安揭晓[N];黔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邵雯艳;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辉;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之现代性与文化认同[D];苏州大学;2009年
3 边静;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4 徐文明;论华语电影中的清代历史表述、想象与意义生产[D];上海大学;2010年
5 周营;新时期以来华语电影中的反面人物形象类型及其流变[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修扬;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国际影响概况及文化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韩帮文;论华语电影的命名逻辑[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李俊;2000年以来华语电影的国际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海晓虹;近五年华语电影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5 刘志昕;当代华语电影中的美国形象[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周博;转型期华语电影的光影留白艺术[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燕;新时期以来华语电影中的复仇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卢燕蔷;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刘丰果;从“被凝视”走向“对话”[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李杨;光影飞驰的列车—华语电影中铁路意象与现代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9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87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