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旷的学生与电影剧作教学
本文选题:后高中化 + 缺旷 ; 参考:《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缺旷现象总被归入纪律管理问题,看似与实质教学关联甚微,但其实无论是缺旷现象本身以及造成之一现象的动因长期以来都乏人深思。教师、学生——而且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一堂课程要产生出完整、全面的教学成果,教师对于知识的单项输出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只有教师及每一个学生齐备之下产生的课堂互动才是课堂的"充分且必要的构成"。学子与母校之间的联结,其实不仅是一种文学中的抒情表达,更有着现实的契约联系。要想解决学生的缺旷现象,看似只是纪律管束的问题;但就如同疾病的症状并不等同于疾病的病灶同理,缺旷仅仅只是问题的一个表征,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而非病本身。缺旷仅只是教学核心问题所暴露出的一个现象上的小缺口而已,真正的解决之道不是强力压制,而是应当顺着现象之下的隐秘肌理,摸索深层次的问题实质。
[Abstract]:The absence phenomenon is always classified as the discipline management problem, which seems to have little relation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but in fact, the absence phenomenon itself and the cause of one of the phenomena have been neglected for a long time. A teacher, a student and every student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To produce a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sult, a teacher's single output of knowledge is only one aspect. Only when the teacher and each student are ready can classroom interaction be a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mpositi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ir alma mater is not only a lyrical expression in literature, but also a realistic contract. To solve this problem, it seems to be a disciplinary problem, but just as the symptoms of a disease are not synonymous with the lesion of the disease, the absence is only a symptom of the problem, but a symptom of the disease, not the disease itself. The lack of space is only a small gap in a phenomenon exposed by the core problem of teaching. The real solution is not to suppress strongly, but to follow the hidden texture under the phenomenon and explore the essence of the deep-seated problem.
【作者单位】: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分类号】:G642;J9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克;当前中国电影剧作缺少什么[J];电影艺术;2000年04期
2 思芜;在创作中感受电影剧作规律[J];电影艺术;2000年04期
3 袁智忠;电影剧作创新断想[J];当代文坛;2004年04期
4 刘一兵;电影剧作理论研究的新尝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孟中;;论电影剧作中的情感动作[J];电影文学;2007年15期
6 孟中;;电影剧作中的情感控制[J];电影艺术;2007年03期
7 孟中;;情感教育与剧作教学——电影剧作授课札记[J];电影文学;2008年05期
8 孟中;;论电影剧作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朱玛;;怎样学《电影剧作基础》(通信之二) 小草的脚步[J];电影评介;1984年08期
10 朱玛;;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如何学好《电影剧作基础》第五、六、七章[J];电影评介;1984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作推选活动条例[N];中国电影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甘文瑾;“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作推选活动启动[N];中国电影报;2009年
3 记者 杜思梦;第三期“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启动[N];中国电影报;2010年
4 记者 张悦;首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作推选活动启动[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汪景然;“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再发力[N];中国电影报;2009年
6 何晓诗 郭梦昕;20年见证科班编剧队伍成长壮大[N];中国电影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高艳鸽;寻找大学校园里的青年编剧[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苏小卫;如何成长为好编剧[N];中国艺术报;2010年
9 商报记者 李雪;广电总局每年200万元奖励青年编剧[N];北京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芳芳;电影剧作模式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志国;芦苇电影剧作改编的艺术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黄婷;芦苇电影剧作观念及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袁铭;电影剧作,在银幕上说事儿[D];北京电影学院;2005年
4 葛伟;芦苇剧作观念及其创作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艳波;芦苇电影剧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46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946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