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的微电影及其网络话语权研究
[Abstract]:As a new phenomenon of micro-film, the appearance of Fu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From 2010, it was named the first year of micro-film, microfilm continues to ferment, professional micro-film and grassroots micro-film go hand in hand. Professional microfilm is more discussed by the industry is the commercial type of micro-film unique marketing function, while grassroots micro-film is considered to open the door to self-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The grass-roots class held an unprecedented right to speak. However,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professional microfilms, especially the commercial microfilms, the territory of microfilm has become more visible and communication market. It is still open to question whether the grassroots micro-film has grasped the discourse right as many people expect. Therefore, this paper defines the micro-film from the angle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micro fil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 film and network discourse power.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discourse righ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course status of each group in micro-film, and the constraint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discourse right in grassroots micro-film.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 more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platform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 more democratic discourse effect. The significance of a more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platform l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of netizens. The realization of micro-film discourse power also depen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media literacy and the mastery of media technology.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亮;;传播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创新[J];艺海;2011年06期
2 王艳玲;郝雨;;建设中国化传播学体系的一个学术基点 评戴元光著《二十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卷》[J];博览群书;2002年11期
3 鲍坤;;传播学视角内的跨文化写作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1期
4 王延波;;从传播学视角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沧桑;2009年02期
5 姜文姬;;太平天国运动的传播学价值研究[J];学理论;2010年12期
6 周姗姗;;让理论“鲜活”起来——传播学课程教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7 李永平;杨莹;;古典文学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刘树英;任晓霏;;传播学视角下的戏剧文本翻译研究——以吴朱红译《安妮日记》为研究个案[J];山花;2010年24期
9 杨俭;;论党的十七大报告英译之特点[J];时代人物;2008年06期
10 周和军;;文化经典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传播研究的现实意义[J];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首届人物传播学研讨会观点纪要[A];首届人物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远光;;人物传播学的历史使命——人物传播学简论[A];首届人物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James G.Lengel;;国际电影电视新技术[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李道新;;从“亚洲的电影”到“亚洲电影”[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高五峰;;数字3D电影技术分析及应用研究[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6 李亦中;赵菲;;辩证看待3D电影热[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吴靖;;大众传播理论的教学体验:学术全球化与本土需求之间的张力[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朱觉;;电影数字化发展与展望[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9 陈力丹;;关于传播学研究的一些想法[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10 胡翼青;;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学科建构的历史贡献[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栗明;电影《郭明义》在鞍开机拍摄[N];鞍山日报 ;2011年
2 记者 林莉丽;北京电影2010:产业成果显著 影院突破百家[N];中国电影报;2011年
3 记者 邱凌;辽宁省农村公益电影数字化放映在我市启动[N];朝阳日报;2010年
4 刘霞;让电影电视走进村村寨寨[N];云南政协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 李玉亮;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来我市考察[N];莱芜日报;2010年
6 记者 叶明e,
本文编号:2133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13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