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电影的新“符号”——《重庆森林》的后现代主义表达
[Abstract]:First, the postmodernism of Wang Jiawei (1) the existence of post-modernization in Hong Kong, as a concept, has a thick historical context, which refers to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or the information ag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Post-modernism is a kind of cultural trend of thought with critical spirit and multi-angle of view in post-modern society. The deconstruction and secular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centrism are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Post-modernism actually reflect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people in the post-modern era. In the post-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people are not only materialized as the parts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link, but also the post-modern information and advanc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彻;王家卫之魅:优雅地高于生活[N];东方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袁蕾邋实习生 陈军吉;王家卫:我都能告诉你[N];南方周末;2007年
3 记者 许晓青;王家卫:让海外观众看懂“中国式英雄”[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王磊;争议王家卫:被“文艺青年”高估?[N];文汇报;2013年
5 专栏作家 毛尖;王家卫的杯子[N];东方早报;2013年
6 文化学者、诗人 叶匡政;王家卫需要对“风格”越狱[N];华夏时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胡钰;王家卫:我想拍成民国的江湖小说[N];华夏时报;2013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郑照魁;向“停”下来的王家卫致敬[N];南方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子卿;解读王家卫[N];华夏时报;2004年
10 李祥瑞;王家卫大批判[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丽程;王家卫电影中画外音的语言运用特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莉;论王家卫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蕾;“作者电影”理论观照下的王家卫电影[D];山西大学;2013年
4 李田苗;后现代文化视角下王家卫电影的“不确定性”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茜;解读王家卫电影的后现代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婧元;王家卫电影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汪韬钰;王家卫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建构[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葛怀媛;王家卫电影美学风格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李潇潇;伤城、消费之都、异托邦[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6年
10 郑奕;王家卫电影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51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15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