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中国越战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7 17:31
【摘要】:中国越战电影(对越“自卫还击战”题材电影),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曾几度形成创作高潮,涌现出诸多优秀影片。但是,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这一题材电影的创作止步于1989年。从电影研究与文化研究的价值来看,中国的越战电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追求商业利益与宣扬意识形态的交织、大众娱乐与爱国教育的互动显得格外密切,使得电影的战争题材叙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按照时间轴的形式对已有的越战电影进行详细的梳理,可以明显地分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各具特色的创作时期。在初期的创作中,影片大多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宣教色彩。由于这些影片过于重视宣教功能,导致影片中大量的细节、情节甚至表演上的失真,大大影响了影片的质量。随着文艺政策的进一步宽松,以及第五代导演的出现,中期创作的影片开始呈现出更多的个性化色彩,特别是在对军人的爱恨情仇、人文关怀、生活真实性写照等的表现方面,与初期影片相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后期创作由于受到娱乐化的冲击,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战争电影的创作。然而这种现象并未持续多久,随着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以对越自卫还击战为题材的电影创作逐渐停顿。
[Abstract]:The Chinese Vietnam War film (the film of "Self-defense and return War") had several creative climaxes in the 1980s, and many excellent films emerged. However, for various reasons, the creation of this theme film stopped in 1989.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alue of film research and cultural research, Chinese Vietnam War film is a very worthy of attention. In this field, the interweaving of the pursuit of commercial interests and the promotion of ideolog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ss entertainment and patriotic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close, which makes the war narrative of the film take on a variety of styles and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form of time axis, the detailed combing of the existing Vietnam War films can be clearly divided into the initial, middle and late creative period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itial creation, most of the films showed a clear political propaganda color. Because these films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of preaching, it leads to a lot of details, plot and even performance distortion, 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film. With the further relax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polic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directors, the films created in the middle period began to show more individualized color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love and hatred of soldiers, humanistic concern, and a realistic portrayal of life, and so on.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Due to the impact of entertainment, the creation of commercial war film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later period. However, this phenomenon did not last for a long time, and with all kinds of well-known reasons, the film creation based on the war of defense against Vietnam came to a halt.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伟;;新生代电影研究之六:张扬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史蒂芬·吕斯特;萨尔玛·莫娜尼;侯娇婴;;分隔渐隐——对生态电影研究的定义和定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帕·彼得罗 ,肖模;通俗文化和女子气:电视在电影研究中的“地位”[J];世界电影;1990年03期

4 曾耀农;电影研究与接受美学[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曾耀农;电影研究与接受美学[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张会军;翱翔的自由 对几部新导演处女作的电影研究[J];电影艺术;2004年06期

7 ;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美国电影研究文丛》[J];世界电影;2004年06期

8 陈犀禾,刘宇清;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研究趋势的几点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王海洲;视点及其文化意义: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J];电影艺术;2005年02期

10 张英进;;新世纪海外中国电影研究书评[J];电影艺术;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绍谊;;多样性与学科“危机”:转型中的电影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虞吉;;重拟的知识体系:从“像”到“像化叙述”[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韩敏;;少女的爱欲与成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女成长电影研究[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肖诗予;;李安电影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晓云;;作为电影研究社会维度之一的明星研究[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利丽;;电视剧中的北京城市空间[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周安华;;电影研究的比较艺术学视界[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方华;迪娜:圣·安德鲁斯大学电影研究中心的灵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记者 陈香;北大着手培养电影研究学术人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张英进;跨学科:电影研究的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城市为什么需要电影节[N];文汇报;2014年

5 王昶;英语世界的中国电影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高娟;中国电影研究的突破点[N];光明日报;2003年

7 宋维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1中国电影研究:稳步推进既有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2013年《斯大林格勒》创史上最高[N];中国电影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钱力;电影节,不光有红地毯[N];中国文化报;2014年

10 徐德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银幕》与英国电影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晓波;流行文化视角下的哥特式电影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军;中国越战电影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超;金基德悲剧电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单桂芬;许秦豪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窦娟;1980年代以来台湾成长题材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宋小妍;李玉电影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7 王妍丹;视觉文化下的景观电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岩;美国战争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燕;跨越边界—王颖电影研究[D];北京电影学院;2005年

10 杨扬;新世纪十年中国“三代”新历史电影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70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170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e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