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南北极纪录片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2 20:08
【摘要】:纪录片也被称之为人类的生存之镜,作为具有社会关照的一种影像艺术形式,它比其他艺术门类更富有真实性、兼容性、表现性,更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基于纪录片的这些特性,它常被用以表现某种社会现象、再现焦点问题或传达一定的社会诉求,全球各国都甚为注重纪录片所带来的文化传承功能与现实指导意义。人类对未知总是充满好奇,也从未停止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北纬60度以北,南纬60度以南的冰雪世界因具有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油气、贵金属等矿产资源,新兴的航道资源,以及冰川、极光等让人叹为观止的壮丽风景,而成为各国探险家、科学家、生物学家等的科研福地,人类带着本能和欲望一次次向着这片未知领域迈进。于是,极地作为一种影视素材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极地纪录片也随之成为一种特殊的影像艺术呈现到观众面前。极地纪录片是探险类纪录片的特殊门类,它承载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和疏离化审美需求。一方面,陌生化的东西总是能唤起人的好奇心,极地是人类欲望的延伸,是地球大发现的余续,缘此极地才被投射了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科考和记录手段,极地纪录片的发展又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殖民主义的脚步到哪,影像记录便跟随到哪,某种程度上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向未知领域进军的历史。但随着人类极地活动的深入,人们也给这里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白色世界正在发生超乎想象的变化。本文选取十部优秀的南北极纪录片为主要研究样本,以影片观摩、分析为依托,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并运用大众传播理论进行论文写作。遗憾的是,当今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在某部影片单一分析方面,关于极地纪录片这一整体的综合性可借鉴资料非常少,这增加了我此次研究的难度。即便如此,我还是尝试以影像为依托,通过南北极纪录片的比较研究共同探讨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一是试图通过对极地光影冰山一角的研究,逐步厘清极地纪录片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人们探索极地世界的深层原因,并尝试探索极地纪录片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二是通过对两极纪录片的比较分析,启发人们冷静对待这白色世界的变化,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寻求一个巧妙的平衡点。
[Abstract]:Documentary film is also known as the mirror of human survival, as a form of image art with social concern, it is more authentic, compatible, expressive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than other categories of art.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documentary, it is often used to express a certain social phenomenon, to reproduce the focus of issues or to convey certain social demands.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function and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brought by documentaries. Mankind is always curious about the unknown, and has never stopped exploring the unknown world. The ice and snow world north of 60 degrees north and south of 60 degrees south of latitude has rare resources of animals and plants, abundant oil and gas, precious metals and other mineral resources. New waterway resources, as well as stunning glacial, aurora and other spectacular scenery, and becom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blessing of explorers, scientists, biologists and so on, human beings with instinct and desire to march to this unknown field again and again. Therefore, as a kind of film and television material, polar documentary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and the polar documentary has become a kind of special image art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 Polar documentary is a special category of adventure documentaries. On the one hand, strangeness always evokes curiosity. The polar region is an extension of human desire and a continuation of the great discoveries of the earth, by which more attention is projected. On the other hand, as a means of research and reco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lar documenta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Wherever the pace of colonialism goes, the image records follow. To some extent,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also a history of marching into the unknown.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human polar activities, people have also brought serious damage here, the white world is changing beyond imagination. In this paper, ten excellent documentary films of the Arctic and the South are selected as the main research sampl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ilms,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case study,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 use of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to write the paper. Unfortunately,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is mostly focused on a single analysis of a film, the polar documentary as a whole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very little, which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my research. Even so, I try to look at our concerns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cumentary films from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based on images: firs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ip of the polar light and shadow iceberg. Gradually clarif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olar documentaries, explore the deep reasons for people to explore the polar world, and try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polar documentaries; secon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ar documentaries, Enlighten people to calm down the changes in the white world and find a clever balance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鲲;对纪录片本质的再认识──兼议纪录片若干认识误区[J];电视研究;2000年08期

2 李键;从《人与熊》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J];电视研究;2000年10期

3 孙曾田;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12期

4 刘波;纪录片创作方法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1期

5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纪录片的两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6 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7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

8 王庆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9 张红军,朱梅;“真”的美化与“美”的真化——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创作的“合法手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王慰慈,方方;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曾林;思维的品格:关于纪录片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原;电影纪录片,期待喝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杰;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2 罗娟;海外华人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3 石琳;纪录片市场营销为王[D];复旦大学;2008年

4 师欢欢;我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传播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苗苗;试论纪录片中商业利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对立[D];厦门大学;2009年

6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80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180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5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