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城市中的“农一代”—电影文学剧本《红火》的创作阐释

发布时间:2018-08-18 10:37
【摘要】:电影文学剧本《红火》讲述了主人公杨暮春从农村到城市所经历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颠覆。剧本关注独自从农村奋斗到城市的一代人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关注老年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剖析了过渡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的心态,传达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情世故。剧本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体现杨家两代人截然不同的价值选择。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和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嫁女、搬家、远游、年夜饭等几个桥段来展现杨家生活表面红火实际苍凉的反差。剧中的房子问题一直贯穿剧本始末,这是局中人物之间关系变化的根源。房子问题的解决和产生而导致的主人公行为和心理的变化是推进剧本向前发展的动力。 论文《城市中的“农一代”》从电影叙事、人物性格塑造和剧本所体现的现实意义三方面来阐释电影剧本《红火》的创作。结合剧本,细致阐释了创作动机、创作依据和创作的方式。主要探讨了如何用生理、社会和心理三个维度来构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性格塑造对一个剧本的重要性。
[Abstract]:The screenplay "Red Fire" tells about the changes i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by the protagonist Yang Fuchun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the city and the spiritual subversion brought to her by this change. The script focuses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a generation living alone from rural to urban, and on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the elder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ntality of people in the transition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nd conveys the worldly feeling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play reflects the different value choices of the Yang family by describing the little things in daily life. By means of linear narration and realism, through marriage, moving, travel, New year's Eve and other sections to show the Yang's life surface of the real desolate contrast. The house problem in the play runs through the script, which is the roo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the game. The change of the protagonist's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caused by the solution of the house problem is the motive force to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ript. The thesis "the Rural Generation in the City" explains the creation of the screenplay "Red Fire" from three aspects: film narration, character shaping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embodied in the screenplay. Combined with the script,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motive of creation, the basis of creation and the way of cre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use three dimensions of physiology, society and psychology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character imag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haracter shaping to a scrip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达理;;电影文学剧本“第一年”读后[J];电影艺术;1958年10期

2 ;编后[J];电影新作;1982年05期

3 顾工;;剧本,搬上了银幕(诗的轻喜剧)[J];电影评介;1984年11期

4 龚义江;;无限酸辛涌心间——读电影文学剧本《坤伶泪》[J];电影新作;1990年03期

5 沐泽;;电影文学剧本《啊!谢雪红》首发式在京举行[J];台声;2007年04期

6 张莹;;“赵连长”的日记抄[J];电影艺术;1956年S1期

7 汉斯·尤利乌斯·维勒,秦培根;一千万法郎(电影文学剧本)[J];译林;1982年04期

8 ;编后[J];电影新作;1983年03期

9 王云缦;艺术风格的独创性——试析夏衍的电影剧作[J];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01期

10 荒煤;新时期电影文学概说[J];当代电影;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福勤;;对电影文学剧本《秋之白华》初稿和二稿的意见[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2 晓仁;;让历史不再沉寂——简评电影文学剧本《长江的儿子》的出版[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3 李兴亮;付蓉;;艺术地融入:简论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方式的影响(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王红进;;电影叙事的真实性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李立;;隐匿的爱情与断代的辉煌——对1956年前后中国电影创作的思考[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宋泽双;;对巴赞电影理论批判的批判(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孟君;;集体记忆的多副面孔——论“文革”的电影城市空间形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唐汉章;;中国电影界的徐霞客情结[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t$;见证辉煌 承载希望[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静 实习生 文家欣;乔雪竹:两处沉吟我心知[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许自强;观之明霞散绮 诵之行云流水[N];音乐生活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萍 实习生 梁静;黄亚洲:文学要有社会担当[N];河北日报;2010年

5 黎宏河;两股收藏热悄然而起[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曹积三;韩志君对农民题材一往情深[N];文艺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金莹;纸上烟云长留人间[N];文学报;2011年

8 秦杰;电影资料收藏正逢时[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王志会;时代强音《红色娘子军》[N];中国商报;2004年

10 新华社记者 丁若亭;看他作品改编的电影,农民像赶庙会[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7年

2 韩煜;少数民族电影与新中国的民族想象(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岳晓英;论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4 贺昱;疏离·交叉·相融[D];复旦大学;2006年

5 尹爱华;意识形态·民族·民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马军英;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D];上海大学;2008年

7 项仲平;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陈瑜;电影悬念的叙事分析[D];上海大学;2009年

9 庄诒晶;自我建构的影像民族志[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于丽娜;叙述位置与叙述立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安宁;城市中的“农一代”—电影文学剧本《红火》的创作阐释[D];南京大学;2013年

2 林汤安怡;创作:电影文学剧本《不如怀念》 论文:轻柔的成长之痛[D];南京大学;2012年

3 施元雪;创作:考研日志(电影文学剧本)论文:考研日志创作谈[D];南京大学;2012年

4 唐绎涵;“她”方—电影文学剧本《她》创作阐释[D];南京大学;2013年

5 蒋芳芳;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桃花飘落》论文:《苗寨、记忆和水岸的诗意—关于<桃花飘落>的创作》[D];南京大学;2012年

6 陈梦;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静芝》论文:《关于<静芝>》[D];南京大学;2012年

7 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8 秦湛毅;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电影叙事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徐国梁;迷宫之谜—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叙事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王茜;暗夜中的一道强光—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9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189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