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论谢晋电影的悲剧精神

发布时间:2018-09-04 10:33
【摘要】:谢晋电影以痛斥生存的疾苦、哀叹境遇的失意为悲剧基调,影片中所表现的悲剧精神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谢晋电影中的悲剧精神在中国电影界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谢晋电影的悲剧精神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审美特征,谢晋导演将中国悲剧的审美意趣和价值取向用民族特有的方式鲜明地突显出来,而这种民族性就是谢晋导演的电影作品能够在世界悲剧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在日益竞争激烈且多样化的电影市场机制中,和所有的经典一样,电影中的悲剧精神也在承受着市场以及受众需求等等方面的冲击。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传承谢晋导演悲剧样式及影片的创作经验,并且使谢晋电影中的悲剧精神在现当代获得蓬勃的发展,已然成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谢晋导演的电影作品已经在很大范围内被承认与认可,对其独特的影片魅力的质疑也越来越少,但是如何使得中国电影中的悲剧精神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丧失其最尤为重要的民族性,怎样继承和发展谢晋电影的悲剧精神,,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已经不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影片观众的民族文化心理也已从当时的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在各式思想与文化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的当下,悲剧样式的影片以及悲剧精神也不得不面对如何适应当下的环境被更多的观众接受和认可的问题。 从谢晋电影的独特审美特征及形成原因出发,反思谢晋悲剧性电影的发展历程,利用当下的新的传播媒介和新的传播方式,具体的分析当代受众的审美期待和心理特征,客观分析谢晋电影悲剧精神的独特审美特征,试图为悲剧精神寻找一条更能被当代大众接受的新思路。本文的观点,在不削减悲剧性的前提下,在保留作品优良品质的同时充分的考虑到市场、受众等因素,在电影作品中倾注更多的人文精神,是使电影中悲剧精神能够在当下得到发展的有益尝试。
[Abstract]:Xie Jin's films take the misery of existence and the frustration of the situation as the tragic tone. The tragic spirit in the fil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tragic spirit in the Xie Jin fil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film industry. In the course of decades of development, the tragic spirit of Xie Jin film has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esthetic interest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tragedy have been clearly highlighted by director Xie Jin in a unique national way. This nationality is the reason why Xie Jin's film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tragedy.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and diversified mechanism of the film market, like all classics, the tragic spirit of the film is also suffering from the market and audience need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act. How to inherit the tragic style of Xie Jin and the creative experience of the film, and how to make the tragic spirit develop vigorously i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era, has become a problem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The films directed by Xie Jin have been recognized and recognized to a large extent, and there are fewer and fewer doubts about their unique film charm. However, how to make the tragic spirit of Chinese film not lose its most important nationali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ow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tragic spirit of Xie Jin film, has become a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Nowadays, there is no soci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a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of the film audience has also changed from the simplification at that time to the diversification. In the present moment, various kinds of thoughts and cultures constantly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ragic films and tragic spirit also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of how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and be accepted by more audiences. Starting from the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ing reasons of Xie Jin's films,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Xie Jin's tragic films, and analyzes the aesthetic expectation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audiences by using the new media and new communic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objectively the unique aesthetic features of Xie Jin's tragic spirit, and tries to find a new way of thinking which can be accepted by the contemporary public. In this paper, without reducing the tragic premise, while preserving 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the work while ful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arket, audience and other factors, put more humanistic spirit into the film works, It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to make the tragic spirit in the film develop in the presen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11;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人;;也谈模式[J];电影新作;1986年06期

2 沈欣;;电影界的流产变革[J];南风窗;1987年01期

3 刘海波;“谢晋与20世纪中国电影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2004年01期

4 李宗陶;;谢晋 他的电影曾有一亿观众[J];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31期

5 陈晓云;;时代显影:另一种“雕刻时光”——对谢晋电影的一种解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顾晓鸣;;对“谢晋电影讨论”的社会学思索[J];电影新作;1986年06期

7 任仲伦;;论谢晋电影[J];电影新作;1989年03期

8 栾刚;格索索;;谢晋之魅[J];世界电影之窗;2008年11期

9 溏心;;谢晋:一场“悲情电影”走到尽头[J];人民文摘;2008年12期

10 黄文杰;;触摸那感时伤怀的灵魂——我编《谢晋画传》[J];名人传记(上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安娜;;《程婴救孤》的悲剧精神[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陈犀禾;万传法;;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年[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曹小晶;;“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本、硕教学实践及其理论思考[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5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7 孙绍谊;;国族电影与影像的跨地域消费[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任庭义;;西部视阈中的新生代电影——新世纪十年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回顾与评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刘宇清;;“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10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木木;“谢晋电影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举行[N];中国电影报;2009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孟菁苇;谢晋电影永远面对广大观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施晨露;谢晋电影思想:记录、思考、超越时代[N];解放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施晨露;谢晋电影故事:有血有肉有情[N];解放日报;2008年

5 聂伟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中国性与泛亚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倪震 北京电影学院;谢晋电影和中国通俗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孙红际 毕馨月;魅力永恒 感动常在[N];长春日报;2010年

8 记者 林琳;第十届长春电影节举行谢晋电影回顾展[N];中国电影报;2010年

9 杨俊蕾 复旦大学中文系;海外学者的东方主义误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南方日报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 唐海燕;朱大可:剽窃已变成一种手艺[N];南方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王光文;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慧娟;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菊;中国左翼电影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钟瑾;迷失在权力的漩涡[D];上海大学;2010年

6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7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8 郑健健;新华影业公司研究(1934-1942)[D];复旦大学;2011年

9 秦翼;喜剧电影的巅峰[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佳佳;论谢晋电影的悲剧精神[D];重庆大学;2013年

2 杨燕清;论谢晋电影中的另一极[D];西南大学;2007年

3 魏大勇;谢晋与张艺谋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苏阳花;“创伤”记忆—控诉、反思与消费[D];西南大学;2012年

5 梅琳;陪都《国民公报》电影副刊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严峰;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苏丽;中国电影产业集群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胡晰淼;从短片《莲花》的创作谈女性主义电影[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张劭昱;100:2:电影的一百年与正/反镜头[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陈玉侠;从服饰、电影、歌曲看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1966-1980年代)[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1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221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