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中国背景元素
发布时间:2018-11-19 20:18
【摘要】:动画电影一直以通俗易懂的题材、丰富的色彩、动听的配乐深得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更多的人把看动画、玩网游作为工作学习之余的首选娱乐休闲方式。美国的动画电影一直发展较平稳,稳占世界动画电影的先锋地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富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中国文化逐渐受到各国人民的瞩目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具有创新精神的美国动画人一向注重采用外国的优秀文化资源来进行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当然,他们也不会错过采用中国文化。他们在创作动画电影时已经把中国背景元素巧妙运用其中。 从1998年美国第一次用中国背景元素创作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诞生,到2008年的《功夫熊猫1》再到2011年的《功夫熊猫2》,美国使用中国背景元素创作的动画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眼球。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中国背景元素在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使用只是起到了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从影片的文化内核上来讲,中国背景元素的使用充其量是影片的佐料部分,绝非主食。 美国动画电影虽然使用了很多的中国背景元素,但是他同中国的动画电影在使用中国背景元素时有相同也有差异。从不同方面来说:首先他们的使用目的不同,美国动画电影使用中国背景元素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越来越重视中国的文化,而是注意到中国的影视市场广阔,观众潜力极大。他们在动画电影里使用中国背景元素是想通过此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取得中国观众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获取丰厚的票房回报,完成赚取利润的目标。其次,美国动画电影在使用中国背景元素时选材的角度与中国有显著不同。再者,美国使用中国背景元素的动画电影所体现出的是美式价值观而不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最后,在相同的故事中他们表现出的人物性格也有很大出入。从相同方面来说:美国的这些使用中国背景元素的动画电影同中国动画电影一样,能够体现出共同的中国味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的独特性与地域性。美国的动画电影制作人还在使用中国背景元素的动画电影中将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了巧妙地融合。他们将《花木兰》改编成了中国故事的美国版本,将《功夫熊猫1》创作成了中国背景的美国故事,,更是将《功夫熊猫2》中的中国角色形象表现成了地道的美国人性格。 中国的动画人对中国文化耳濡目染,比外国人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但是中国的动画电影有时却连中国人自己都不喜欢,产生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缺乏创新思想。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同时向美国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对使用中国背景元素的美国动画电影的研究,总结出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借鉴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创新思想:此其一,要做到继承传统,超越传统;此其二,可以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加入一些幽默滑稽的成分,严谨甜美与幽默滑稽的风格并存;此其三,要突破国家地域文化的约束重视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只要我国的动画人共同努力,通过取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那么我国的动画电影事业的振兴指日可待。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54
本文编号:2343322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海燕;;走向文化的复调——《功夫熊猫》的异质文化交融[J];当代电影;2009年03期
2 封艳梅;;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3 蔡婷;;从筷子的使用解读中国的风俗礼仪文化[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4 包文瑞;;好莱坞动画影片中的中国元素[J];电影评介;2011年23期
5 李娅;;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浅谈美国动画“中国风”之10年进化论[J];大众文艺;2012年09期
6 李阳;;“熟悉的陌生人”——迪斯尼乐园里的花木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移星;;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J];理论与创作;2009年01期
8 刘会军;;论动画设计中的文化因素[J];美与时代(中);2012年01期
9 张孙晨;;文化输出还是文化入侵——以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为例[J];剧影月报;2012年03期
10 蒋佳;;浅谈CG动画创作中民族元素的运用[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芸;基于GIS的陕西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43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34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