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地域特色的微纪录片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0 06:51
对于叙事学理论的研究,一开始主要针对于文学作品,着重于叙事文本的分析,随着新兴学科的发展变化,后来才逐渐将叙事学理论应用于影视艺术领域。由于叙事学的发展颇受结构主义的影响,所以很多学界的学者们也会将叙事学理解为结构主义的叙事学,我们无论是去研究一部影视作品还是其他的艺术门类,都离不开对叙事学的研究,在本文所研究的地域特色微纪录片这一艺术领域中同样离不开对叙事学的研究。一部优秀的地域特色微纪录片,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故事框架,因为观众更多的是关注其本质内容,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是否拥有一个好的故事结构将最终决定作品的成败,没有好的内容,空有一副躯壳是难以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影视艺术作品,片中的细节也经不起观众的推敲。因此,对于此类微纪录片而言,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就为其如何在影片中讲好一个故事做了应有的铺垫,它自身的程式化分析也为此类微纪录片提供了相对客观和理性的理论依据。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各色信息逐渐分散着观众的注意力,纪录片要想得到更多的关注,必须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又加之,近些年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微纪录片也随之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当下纪录片创作的新形势,并广泛应用于记录社会生活、传承...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0-1有关地域特色微纪录片的论文发表年份及数量(图片来源:知网数据库)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5周围的环境氛围以及敦煌莫高窟的雄伟浩大,又用特写等小景别画面对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经卷、画卷进行详尽的展示。而地域特色微纪录片的画面景别多以小景别为主,对于全景的运用比较谨慎。在《故宫100:大地色彩》中,开篇用了几个全景画面展示了故宫社稷坛的现状,对于社稷坛中河南的黄土、浙江和福建的红土、江西的白土、山东的青土、北京的黑土等均多用小景别画面加以描述,影片通过对事物细微之处的刻画来更好的传达影片的主题。五种颜色的土铺洒在社稷坛上,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着海内的一统。图5-1影片中的小景别画面(图片来源:纪录片《敦煌》截图)在此,且以受众的观影习惯和播放平台为标准来加以分析。传统纪录片的播放平台多在电视、电脑等传统媒体上,观众也大多在此平台收看,电视、电脑等高清晰、大荧幕的特点能够适应大景别的播放画面,这种大景别的影视画面不但可以看得清楚,更能增强其宏大的气势,因此,传统纪录片中大景别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由于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纪录片也产生了新的形态——微纪录片。因此,微纪录片是基于新媒体的发展而来的,所以微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新媒体限制的。微纪录片多在平板、手机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上播放,平板、手机等不像电脑、电视那样可以大屏观看。一些气势恢宏的大景别画面不适合在小屏幕下观看,不但形不成大场面的震撼感,还会丢失一些画面细节,
肺兜?更加丰富细腻的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大型微纪录片《上海100》在第一集《老相机博物馆》中,开篇便以十几个特写镜头向观众展现了曾经给上海城市留下诸多记忆的海鸥相机的制作组装过程,迅速将观众带入到了影片的具体情境中,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中一台相机、一卷胶片,让记忆定格、让现实延伸,个人的梦想以及时代的叙述,在光影交错间融为一体的影片氛围,这些成为了民族照相机工业的缩影。老上海人对海鸥照相机是很熟悉的,如果海鸥相机没有了,对于民族工业而言是一种损失,对于老上海人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图5-2影片中的小景别画面(图片来源:微纪录片《上海100》截图)又加之受微纪录片时长的限制,不可能大篇幅的进行叙事,因此,在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更多的强调“微”元素,也就是将细节进行放大处理。所以,微纪录片多用小景别的画面进行表达。例如,在微纪录片《这里是西藏:千年藏香》中,用了十几个特写画面对藏香的火焰、香雾、香炉、原料、制香者以及祈祷者的神情等进行了细致的画面展现。通过这一系列的特写画面,我们能更准确的了解到影片所表达的藏香文化,千年藏香之珍贵在于其不但传承香方,更在于遵循原始藏香的配方,以此提升其品质和传承文化,延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纪录片《大同龙壁》对地方文化的表达和传播[J]. 周世菊,赵海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纪录片“故事化”的探索与实践——以《记住乡愁》为例[J]. 柏秀叶,祁云蛟. 现代视听. 2018(12)
[3]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策略[J]. 方弦. 视听. 2018(10)
[4]高校宣传运用微纪录片的可行性研究[J]. 唐恬,万岳. 青年记者. 2018(26)
[5]当代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中的“微”因素分析[J]. 华蒸. 传播力研究. 2018(26)
[6]党建类微纪录片策划的优化——以《我的初心 我的使命》栏目为例[J]. 武会园. 新媒体研究. 2018(15)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小大正”创新——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J]. 赵康帅,王俐然. 东南传播. 2018(08)
[8]纪录片对地域特色文化的表现艺术研究[J]. 马小懿.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4)
[9]小议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表达[J]. 于继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4)
[10]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究[J]. 孙腾飞. 视听. 2018(07)
博士论文
[1]微纪录片美学研究[D]. 李然.南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历史人文类微纪录片的艺术特征研究[D]. 宋艳娜.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地域特色文化的纪录片表现研究[D]. 马小懿.河北大学 2017
[3]PGC模式微纪录片研究[D]. 吴一夫.南京艺术学院 2017
[4]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微"特征探究[D]. 刘淑卿.上海师范大学 2016
[5]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D]. 武志泉.天津师范大学 2016
[6]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微纪录片叙事策略探析[D]. 曾雅恬.暨南大学 2016
[7]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特性探究[D]. 崔馨月.东北师范大学 2015
[8]从《城市微旅行》探析中国微纪录片创作发展趋势[D]. 徐龙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9]微纪录片叙事研究[D]. 刘烨.南京师范大学 2014
[10]历史的复现,文明的延续[D]. 房宁.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27415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0-1有关地域特色微纪录片的论文发表年份及数量(图片来源:知网数据库)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5周围的环境氛围以及敦煌莫高窟的雄伟浩大,又用特写等小景别画面对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经卷、画卷进行详尽的展示。而地域特色微纪录片的画面景别多以小景别为主,对于全景的运用比较谨慎。在《故宫100:大地色彩》中,开篇用了几个全景画面展示了故宫社稷坛的现状,对于社稷坛中河南的黄土、浙江和福建的红土、江西的白土、山东的青土、北京的黑土等均多用小景别画面加以描述,影片通过对事物细微之处的刻画来更好的传达影片的主题。五种颜色的土铺洒在社稷坛上,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着海内的一统。图5-1影片中的小景别画面(图片来源:纪录片《敦煌》截图)在此,且以受众的观影习惯和播放平台为标准来加以分析。传统纪录片的播放平台多在电视、电脑等传统媒体上,观众也大多在此平台收看,电视、电脑等高清晰、大荧幕的特点能够适应大景别的播放画面,这种大景别的影视画面不但可以看得清楚,更能增强其宏大的气势,因此,传统纪录片中大景别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由于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纪录片也产生了新的形态——微纪录片。因此,微纪录片是基于新媒体的发展而来的,所以微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新媒体限制的。微纪录片多在平板、手机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上播放,平板、手机等不像电脑、电视那样可以大屏观看。一些气势恢宏的大景别画面不适合在小屏幕下观看,不但形不成大场面的震撼感,还会丢失一些画面细节,
肺兜?更加丰富细腻的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大型微纪录片《上海100》在第一集《老相机博物馆》中,开篇便以十几个特写镜头向观众展现了曾经给上海城市留下诸多记忆的海鸥相机的制作组装过程,迅速将观众带入到了影片的具体情境中,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中一台相机、一卷胶片,让记忆定格、让现实延伸,个人的梦想以及时代的叙述,在光影交错间融为一体的影片氛围,这些成为了民族照相机工业的缩影。老上海人对海鸥照相机是很熟悉的,如果海鸥相机没有了,对于民族工业而言是一种损失,对于老上海人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图5-2影片中的小景别画面(图片来源:微纪录片《上海100》截图)又加之受微纪录片时长的限制,不可能大篇幅的进行叙事,因此,在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更多的强调“微”元素,也就是将细节进行放大处理。所以,微纪录片多用小景别的画面进行表达。例如,在微纪录片《这里是西藏:千年藏香》中,用了十几个特写画面对藏香的火焰、香雾、香炉、原料、制香者以及祈祷者的神情等进行了细致的画面展现。通过这一系列的特写画面,我们能更准确的了解到影片所表达的藏香文化,千年藏香之珍贵在于其不但传承香方,更在于遵循原始藏香的配方,以此提升其品质和传承文化,延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纪录片《大同龙壁》对地方文化的表达和传播[J]. 周世菊,赵海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纪录片“故事化”的探索与实践——以《记住乡愁》为例[J]. 柏秀叶,祁云蛟. 现代视听. 2018(12)
[3]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策略[J]. 方弦. 视听. 2018(10)
[4]高校宣传运用微纪录片的可行性研究[J]. 唐恬,万岳. 青年记者. 2018(26)
[5]当代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中的“微”因素分析[J]. 华蒸. 传播力研究. 2018(26)
[6]党建类微纪录片策划的优化——以《我的初心 我的使命》栏目为例[J]. 武会园. 新媒体研究. 2018(15)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小大正”创新——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J]. 赵康帅,王俐然. 东南传播. 2018(08)
[8]纪录片对地域特色文化的表现艺术研究[J]. 马小懿.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4)
[9]小议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表达[J]. 于继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4)
[10]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究[J]. 孙腾飞. 视听. 2018(07)
博士论文
[1]微纪录片美学研究[D]. 李然.南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历史人文类微纪录片的艺术特征研究[D]. 宋艳娜.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地域特色文化的纪录片表现研究[D]. 马小懿.河北大学 2017
[3]PGC模式微纪录片研究[D]. 吴一夫.南京艺术学院 2017
[4]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微"特征探究[D]. 刘淑卿.上海师范大学 2016
[5]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D]. 武志泉.天津师范大学 2016
[6]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微纪录片叙事策略探析[D]. 曾雅恬.暨南大学 2016
[7]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特性探究[D]. 崔馨月.东北师范大学 2015
[8]从《城市微旅行》探析中国微纪录片创作发展趋势[D]. 徐龙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9]微纪录片叙事研究[D]. 刘烨.南京师范大学 2014
[10]历史的复现,文明的延续[D]. 房宁.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27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2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