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影视剧中“空白”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1:08

  本文关键词:影视剧中“空白”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空白”在艺术作品中是共性存在的,文学、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门类中都有“空白”。在中国,“空白”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包括书论、画论、诗论、舞论、曲论等都有表现。西方文论家也十分重视“空白”艺术的运用。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首先将“空白”一词引进艺术理论,认为文学艺术作品包含“不确定性的点”和“空白”,有待于读者进行“具体化”。德国美学家、文学批评家,接受美学创始人伊瑟尔继承并发扬了英伽登的学说,认为“空白”是推动“本文—读者相互作用”的根本动力。许多作家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有许多关于创作规律的总结,其中也包含了“空白”的思想,比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认为作品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的部分,而水下八分之七的部分都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法国新小说家罗伯?格里耶也提出了“空白说”等等。“电影是吸收了先前各种艺术经验的最‘晚的’一门艺术。它常常被称为第七艺术。”[1]电影艺术中,“空白”艺术应用是多方面的。空镜头的运用、画面构图、声音和色彩运用及人物对话等方面都有体现。在影视剧中,“空白”艺术是意象传达的重要表现,它所造成的虚境与具体可感的形象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更完成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和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及人们对影视观赏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影视欣赏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绝不能用简单的模式加以概括,须不断运用接受心理学、接受美学的观点进行阐释。影视剧中的空白为观众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观众可走近作品,“走进”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主题;影视空白所营造的“陌生化”效果更能满足观众的审美心理,从而进入忘我的境界;空白艺术还可调整影视作品节奏,深化主题,从而大大拓展作品的意蕴。影视作品的“空白”艺术已成为评价作品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本文中分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空白”艺术的渊源,介绍空白思想与我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关系,并通过“空白”艺术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方面的应用,介绍“空白”艺术的美学效果;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空白”艺术在影像处理、影音设置、叙事结构、情节安排、形象塑造方面的表现,结合具体的影视作品,探讨“空白”艺术在影视中的具体体现;第三部分,从“空白”艺术在影视接受方面产生的艺术效果入手,探讨“空白”艺术在影视鉴赏和创作方法方面的积极意义,揭示“空白”艺术纳入影视审美视野,既丰富了电影的美学形态,也有效提升了电影的艺术本质。
【关键词】:空白理论 接受美学 心理学 模糊 悬念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3
  • 第一章 “空白”艺术渊源13-19
  • 第一节 “空白”深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13-14
  • 第二节 “空白”在各艺术领域的应用14-16
  • 一、文学语境中的 “空白”艺术14-15
  • 二、美术领域中的 “空白”艺术15
  • 三、书法作品中的 “空白”艺术15
  • 四、音乐创作中的 “空白”艺术15-16
  • 第三节 “空白”艺术在国外的发展和运用16-19
  • 第二章 “空白”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19-28
  • 第一节 影像的 “空白”艺术19-23
  • 一、空镜头19-22
  • 二、消色处理22-23
  • 三、无表情23
  • 第二节 影音的 “空白”艺术23-25
  • 一、静场24
  • 二、噪音24-25
  • 第三节 叙事的 “空白”艺术25-26
  • 一、剧情发展中的 “空白”25-26
  • 二、故事结尾处的 “空白”26
  • 第四节 形象的 “空白”艺术26-28
  • 第三章 “空白”艺术在影视传播中的艺术效果28-35
  • 第一节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 “空白”艺术28-29
  • 一、影视艺术的接受是个召唤结构28
  • 二、 “空白”拓展了受众的期待视野28-29
  • 第二节 从接受心理看 “空白”艺术29-32
  • 一、 “空白”艺术与完形心理学29-30
  • 二、 “空白”艺术与审美心理空间30
  • 三、 “空白”艺术与 “陌生化”效果30-32
  • 第三节 从传播效果看 “空白”艺术32-35
  • 一、调整节奏32-33
  • 二、深化主题33
  • 三、营造意境33-35
  • 结语35-36
  • 注释36-37
  • 参考文献37-3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39-40
  • 致谢40-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舒;;构图里的情绪——《2046》的构图风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张鹤霖;;浅论白体诗和昆体诗的同质异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易华;;论《随园诗话》与清代主潮诗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马成龙;;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杜海燕;;王家卫《2046》缀合复调式叙事结构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李娟;;禅与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7 史哲文;;论“吴中四士”与江南地域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8 刘蕊杏;;《世说新语》中的文学观念及文学活动[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于亮;;卡明斯基与另类的“真实”影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陈旭光;;论综合性大学影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八大矛盾关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7 毛德胜;苏洵古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9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强;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元批评”[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6 邓群;张艺谋电影中意境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胜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敏;钟嵘“自然英旨说”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志;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影视剧中“空白”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3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3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