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三代宗师——霍元甲、黄飞鸿、叶问在功夫片中的建构历程

发布时间:2021-11-09 12:29
  霍元甲、黄飞鸿和叶问是三位实有其人的武者,也是香港功夫片的著名角色。本文尝试追溯三个现实中人,如何经过功夫片的传奇化过程,建构出其武术宗师的形象。三个角色一方面形象不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一定的传承渊源。他们在功夫片中出现的时间点不同,对功夫片一些成规所起的作用有异。在互相比较之下,可以发现功夫片一些关键的成规及发展脉络。 

【文章来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图文】:

三代宗师——霍元甲、黄飞鸿、叶问在功夫片中的建构历程


《黄飞鸿别传》作者朱愚斋

影片,电影,武术,功夫


霍元甲和黄飞鸿均是在功夫片出现前已成了传奇,叶问电影却是功夫片出现三十多年后才出现。叶问和霍元甲及黄飞鸿有一个类似之处,他们成名都或多或少因为传人的宣扬。叶问也有助其成名的传人,那就是功夫明星李小龙。咏春拳在岭南拳术原不算知名的大门派。20世纪40、50年代出现过念佛山人许凯如撰写的南派武侠小说《岭海群雄咏春拳》,其中一节的主角是叶问,不过《岭海群雄咏春拳》流传并不广。叶问当时在香港国术界虽有一定地位,但却不是一个大众认识的人物。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在《唐山大兄》(1971)、《精武门》和《猛龙过江》(1972)等影片中展示出让人信服的搏击实力,从而建立以“真功夫”作为打斗场面的表演方式的“功夫片”。身为当时香港电影及武术界的天王巨星,他的功夫渊源成了公众关心的话题。李小龙虽博取中西武术创下一套自己的武学“截拳道”,但从师承而言,他正式拜师学艺的师父正是叶问。他在美国武术比赛做表演时,也曾以咏春的“寸劲”短距离发劲把大汉推倒。因为李小龙,咏春拳被引进到功夫片中。最早一部咏春拳电影是1974年的《英雄榜》。[11]第一部卖座的咏春电影是同年稍后公映,张彻导演与倪匡合编的《洪拳与咏春》。真正能把咏春拳拍得有声有色的是洪金宝。他先后执导过两部咏春功夫片《赞先生与找钱华》(1978)和《败家仔》(1981)。前者片中“赞先生”梁赞(梁家仁饰)教授找钱华(卡萨伐饰)咏春时,把咏春拳多种基本技法像摊手、膀手、伏手、冲拳以及黐手的特色都介绍到。全片动作刺激,设计巧妙。但那时洪金宝对咏春认识还未深,演找钱华的韩国影星卡萨伐也不识咏春,擅长的是高腿,煞科打斗并没有真的以咏春拳做设计。洪金宝后来再以梁赞(元彪饰)作主人公执导了《败家仔》(1981)。这部影片无论剧情或动作设计,都是咏春电影的一个高峰。影片最动人的是刻画梁赞与梁二娣的师徒感情。在具有一定文献地位的原著小说《佛山赞先生》中,梁二娣原是戏班中雄赳赳的二花面,但由于有个女性名字,再加上传说中咏春拳由女性开宗,梁在影片遂改为男花旦。此一改动十分成功,京剧出身的林正英饰演梁二娣,举手投足都有质感,是他的成名演出。从动作设计角度看,影片更是当时把咏春拳融入武打设计中最成功的一部。《败家仔》中梁二娣对梁赞教授的咏春拳理,比《赞先生与找钱华》更深入准确。而在船桥上梁二娣与小王爷倪飞(陈勋奇饰)对打,则能够尽量利用环境来显示咏春拳擅于在狭窄空间战斗的特色。影片固然有流行的巧妙招式对拆打斗设计,但洪金宝当时并不满足,还想探索一种更简单直接,讲究实效的打斗设计方式。于是在煞科戏梁赞与倪飞的决战中,重点不是放在招式的运用,而是通过实战的策略,以简捷的动作设计为重点,教人耳目一新。洪金宝在《败家仔》的武打设计可说成功为咏春拳建立一种独特的电影形象,并成为后来叶问系列的部分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武师到民族英雄——霍元甲形象在二十世纪初的演化[J]. 黎俊忻.  文化遗产. 2015(05)
[2]为《近代侠义英雄传》中霍元甲之事追根[J]. 韩倚松.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本文编号:3485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85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