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纪录片《京剧》的叙事方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历史文化纪录片《京剧》的叙事方式研究
【摘要】:历史文化纪录片一直是我国纪录片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纪录片诸如《复活的军团》、《故宫》、《大国崛起》、《圆明园》、《敦煌》等等,都是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代表,引领着我国纪录片的发展。2013年6月播出的《京剧》是央视的第一部重点立项纪录片,也是近年来的又一部历史文化纪录片力作。本文以叙事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符号学、传播学、美学等其他理论作为支撑,来分析记录片《京剧》的叙事方式,并通过《京剧》与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对比分析来研究其在叙事方式上的新探索,以此总结出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展的一些新思路。首先,文章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概念、分类和发展状况、纪录片的叙事特征和叙事方式以及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叙事方式进行了梳理、总结和研究。其次,文章对纪录片《京剧》的叙事方式及其在叙事方式上的新探索进行了较深层次又多角度地研究。经过与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对比分析,文章认为《京剧》在叙事元素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具体表现在解说词、画面和音乐这几个方面。此外,《京剧》的叙事策略也具有多样性,表现在叙事内容大众化、叙事逻辑语境化、叙事意义仪式化几个方面。同时,《京剧》有着较为全面的叙事角度,表现在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兼顾,并通过微观叙事实现了历史再现。最后,文章认为纪录片《京剧》在叙事方式上的新探索虽然有得有失,但仍有创新意义,鲜明的特色和优雅的美学风格是国产历史文化纪录片发展的可行趋势。本文认为,国产历史文化纪录片承担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京剧》是近年来的一部国家重点立项的大型纪录片,凝结了我国纪录片制作者的智慧和血汗,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历史文化纪录片制作的新水准,在传播京剧艺术的同时,也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对《京剧》叙事方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纪录片 《京剧》 叙事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选题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1.3 文献综述9-10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0-11
- 1.5 相关概念界定11-14
- 1.5.1 叙事学11-12
- 1.5.2 影视叙事学12-14
- 第2章 国产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叙事14-32
- 2.1 国产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发展14-17
- 2.1.1 纪录片的定义及分类14-15
- 2.1.2 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定义15-16
- 2.1.3 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发展状况16-17
- 2.2 纪录片的叙事特征与叙事方式17-22
- 2.2.1 纪录片的叙事特征17-20
- 2.2.2 纪录片叙事的一般方式20-22
- 2.3 国产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叙事方式22-32
- 2.3.1 叙事元素围绕母题22-24
- 2.3.2 叙事视角突出主题24-26
- 2.3.3 叙事结构架构内容26-28
- 2.3.4 叙事策略强化意义28-32
- 第3章 历史文化纪录片《京剧》的叙事方式32-53
- 3.1《京剧》的叙事方式32-34
- 3.1.1 中心线串联式结构32-33
- 3.1.2 外部视角与解说相结合33-34
- 3.1.3 故事化叙事34
- 3.2《京剧》叙事方式的新探索34-53
- 3.2.1 风格化的叙事元素35-44
- 3.2.2 多样化的叙事策略44-50
- 3.2.3 全面的叙事角度50-53
- 第4章 《京剧》叙事方式新探索的得失与意义53-59
- 4.1《京剧》叙事方式新探索之得53-54
- 4.1.1 鲜明的叙事特色53
- 4.1.2 舆论议题的设置53-54
- 4.2《京剧》叙事方式新探索之失54-55
- 4.2.1 纪录片文献性的削弱54-55
- 4.2.2 完整京剧表演的缺失55
- 4.3《京剧》叙事方式新探索的意义55-59
- 4.3.1 特色鲜明——纪录片历史文化传播的新思路55-57
- 4.3.2 精致优雅——历史文化纪录片美学的新范式57-59
- 第5章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键;从《人与熊》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J];电视研究;2000年10期
2 孙曾田;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12期
3 刘波;纪录片创作方法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1期
4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纪录片的两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5 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6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
7 王庆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8 张红军,朱梅;“真”的美化与“美”的真化——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创作的“合法手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慰慈,方方;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宇鲲;对纪录片本质的再认识──兼议纪录片创作中若干认识误区[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曾林;思维的品格:关于纪录片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原;电影纪录片,期待喝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杰;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2 罗娟;海外华人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3 石琳;纪录片市场营销为王[D];复旦大学;2008年
4 师欢欢;我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传播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苗苗;试论纪录片中商业利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对立[D];厦门大学;2009年
6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2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95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