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中日体育动漫发展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7 09:31

  本文关键词: 体育动漫 比较分析 人才培养 原创作品 出处:《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中日体育动漫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包括体育动漫起步、体育动漫的理念、体育动漫人才、体育动漫的作品及其产业链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找出差距及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我国体育动漫今后的发展对策。为我国体育动漫与国际化接轨,促进我国体育动漫产业从为其他国家加工引进代理为主走向自主研发为主,由进口其他国家的体育动漫产品转向出口的产业转型之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anim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cluding the beginning of sports animation, the concept of sports animation, the talent of sports animation, the works of sports animation and its industrial chain, etc. On this basis, we find out the gap and experience that is worth learning fro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imation in China. I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imation industry in China from introducing agents to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other countries. From the import of sports animation products from other countries to export the roa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信息技术系;
【分类号】:G8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江源;;繁荣与危机: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J];电影文学;2009年02期

2 李胜林;;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李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云志;刘春雨;侯志江;;关于动漫市场培育、动漫教育优化及增强动漫产业活力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26期

2 程晓龙;俞荣建;;构筑原创价值网:我国动漫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思考[J];企业活力;2011年06期

3 何淼;王秀梅;;利用皮影艺术的民族特色加强二维动画的发展[J];中国市场;2011年4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一凡;浅议美日韩动漫产业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莉;民间装饰元素在动画角色服饰设计中的运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朝晖;信息化背景下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佳;动画形象与品牌塑造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黄璐;中国成人动画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6 木德夏;基于博弈论的动漫产业合作研发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纪宵;基于品牌建构下的动漫形象性格表现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彦亮;;品牌文化营销探析[J];金融与经济;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萍;;中日大众体育场地设施及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比较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席晓莺;颜家瑜;王筱金;王艳;马进;;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9期

3 张春润;曲明辉;曹会智;朱莉;王建明;;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魏丽娟;路颖;;现代高职与传统专科教学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李莉;;国内外MIS课程内容比较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邵凌云;;纳税服务国内外比较分析与改进建议[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杨建国;;中印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赵定勇;杨华明;;东西部高等职业教育非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0期

9 户宏艳;毛静馥;;国外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及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11期

10 林素川;;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比较[J];教育与考试;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缪秉魁;廖庆园;荆元;;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与探索——桂林理工大学地质教育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惠民;刘沧山;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刘月胜;;加快VTS设备维护技术人才的培养[A];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C];2009年

5 凤磊;;中医医院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A];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三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周伟;高彦伟;;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加快地质教育改革[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马成松;刘昌明;许成祥;;走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谈21世纪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刘明;;论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张文斌;;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学琛;王保顺;李志德;;实验室管理机关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晨光;艺术人才培养要有通识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文丰;福建教育迎接机遇与挑战 共探现代商务人才培养[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3 刘喜东;中国建设报社与沈阳建筑大学签署共建协议[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钟言;重点转向临床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王林强 特约通讯员 袁柏岭;为官兵量身打造成才路[N];中国国防报;2006年

6 记者  丰晓原;重视精品生产 加强人才培养[N];金华日报;2006年

7 记者 何勇;山东改革人才培养使用制度[N];人民日报;2006年

8 吴东升;开辟人才培养输送新渠道[N];华东电力报;2007年

9 王文;人生转折点上的柳传志:最希望得到人才培养奖[N];经理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殷雪静;2008年兵团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启动[N];兵团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和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立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李立清;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济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宋丽平;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张国武;油茶优良无性系性状表现的比较分析与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07年

7 陈尊厚;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8 王金凤;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探微·比较分析·借鉴价值[D];吉林大学;2009年

9 任俊超;大跨空间斜拉结构的抗震反应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娜;中美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邹林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于晓荷;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人才需求的预测与人才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杜林灿;我国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贺志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莹;基于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2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542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