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近十年斯柯达电视广告艺术表现中的互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8 07:54

  本文选题:互文性 + 斯柯达电视广告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也称为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这一术语发轫于20世纪初的语言学理论,真正开始普遍出现则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法国文艺批评家克里斯蒂娃在文学研究中提出,并收录在1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中:“任何文本的建构都是引言的镶嵌组合;任何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理论最初提出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本间发生互文的关系。它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波菲斯特提出:“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标志,如今‘后现代主义’与‘互文性’是一对同义词”。电视广告作为寄生语篇特性的电视传播媒介,近年来异军突起,迅速成为广告界的新宠,它兼有广播和电影的视听功能,具有印刷广告、户外广告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连续活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视听语言、各种艺术创意形式,既可以从各个方面逼真地展现广告商品的特性,又使广告内容富有情趣,增强观众收看的兴趣,并易于调动观众的想象,使之产生购买欲望。笔者决定从近十年斯柯达汽车电视广告出发,以互文性为主要研究理论,在概念界定清晰的情况下,希望通过互文性理论的文本的对话层面、主体的对话层面和文化的对话层面这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梳理互文性在斯柯达电视广告艺术表现中的具体应用、特征,从而最终厘清斯柯达电视广告艺术表现中互文性是如何作用于消费者和普罗大众的,为今后互文性在电视广告艺术表达方面的学术研究和操作实践搭桥铺路。
[Abstract]:Intertextuality, also known as intertextuality or intertextuality, originated in the linguistic theory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began to appear generally in the late 1960s, when Cristina, a French literary critic, put forward the term in literary studies. The book "Semiotics" published in 1969: "the construction of any text is a mosaic of preface; any text is the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texts."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originally refers to th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wo or more texts. I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literary research and literary writing because of its inclusiveness to literary tradition and its expansibility to literary study. Intertextuality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postmodernism. Nowadays, postmodernism and intertextuality are synonyms.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 as a TV communication medium with parasitic discour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a new favorite in advertising field in recent years.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broadcasting and film,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inting advertising and outdoor advertising. The pictures of continuous activities, the vivid audiovisual language, and various artistic creative forms can not only vividly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tising commodities in various aspects, but also make the advertising content full of interest and enhance the interest of the audience in watching it. And easy to mobilize the imagination of the audience, so that it has a desire to buy. The author decided to study the intertextuality as the main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da's automobile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 in the past ten year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concept is clearly defined, the author hopes to adopt the dialogue level of the text of the intertextuality theory. The three aspects of subject dialogue and cultural dialogue combined with specific cases, combing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textuality in Skoda TV advertising art performance. Finally, it clarifies how intertextuality in Skoda's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V advertisement acts on consum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nd paves the way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operational practice of intertextuality in the field of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V advertisement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京生;试论电视广告的视听结构[J];电视研究;2000年04期

2 李森林;电视广告,给明星留点面子[J];电视研究;2002年05期

3 曾星原;试论提高电视广告经济效益的方法与途径[J];电视研究;2002年07期

4 孙红云;电视广告现代魔法[J];电影艺术;2002年03期

5 京盛;;电视广告不应违“规”[J];电视研究;2004年07期

6 王志华;浅议电视广告的品位[J];美与时代;2005年09期

7 刘泓;;广告社会功能新论——以电视广告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8 闫岩;张艳;;电视广告创意的蒙太奇[J];华商;2007年22期

9 朱少山;;国外儿童电视广告规制的经验及启示[J];电视研究;2007年02期

10 宋启明;高淑君;;电视广告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影响[J];艺海;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可明;;受众价值观对电视广告创意的制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杰文;;民间魔幻叙事与电视广告的招徕术[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余睿;;从合作原则看现代电视广告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詹丹;;论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A];都市文化研究(第10辑)——书写城市:文学与城市体验[C];2014年

5 杨铁黎;肖鹏;;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电视广告投放现状及其策略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迪;;上海儿童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以电视广告为例[A];第一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波;电视广告“乱”从何来?走向何方?[N];中国电影报;2005年

2 马善记;电视广告“五大病”[N];光明日报;2004年

3 李素满;日本邮政电视广告激发国民写信热情[N];人民邮电;2005年

4 仇绍强;电视广告经营的集散地模式[N];中华新闻报;2002年

5 王积龙;电视广告面临的危机及出路[N];中国工商报;2007年

6 刘冬梅;精当剪辑彰显电视广告视听冲击力[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蓓蓓;图书电视广告:炒作?创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8 周士君;助“假”为虐的电视广告[N];中国工商报;2002年

9 于慧;剖析广告对儿童的影响[N];长治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廷艳;建议开设电视广告频道[N];协商新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志欣;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喜希格尼玛;蒙古国与中国大学生的电视广告的心理效应的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泓;从“意义转移”到“意义依附”[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连莲;模拟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观赏行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珍;电视广告定价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宁;中国电视广告创意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袁迪;电视广告躲避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雪珂;电视广告监管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马燕;论我国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齐晶;电视广告的有效说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迪;电视广告故事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卫卫;洗化类电视广告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倪丽平;数字特效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赵国红;日常生活叙事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5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905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