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现代购物形式与公共空间相结合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8 19:10
【摘要】:我国商业发展日益繁荣,商业环境建设的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打破了原有的城市面貌,给城市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如今,大都市的商业环境都是高楼大厦、店铺林立。商场多,楼层多,店铺多,商品多,广告多,人多,人们在消费购物时应有的消遣和快乐消失了。针对现代购物环境的巨大化、封闭化、高科技现代化的趋势,人们意识到他们离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距离越来越远。然而,所谓“人性化”地将商业环境与自然景观的简单叠加,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商业环境的建设不能只看商业利益的多少,发展商应同时考虑到社会其他因素,达到双赢,甚至三赢的局面。 本文探索这一课题,以研究人的心理需求为主线,具体结合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中人的心理需求的研究,从本质上分析能够使人们喜欢停留,从而消费的因素,寻找商业环境景观化的途径。 论文提出将商业空间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来规划,作为一种文化来发扬。这里的“景观化”绝不是指商业街上简单的水景绿化,或座椅标牌等形式上的设计,也不是直接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或者人造景观。而是一方面,创造能给予人轻松、自在、无压力感受的环境,能满足人们心理和情感上乐于接受的空间塑造;另一方面,将商业环境融入城市自然性和文化性景观,形成城市的景观文脉,从而满足人们对本民族或地域所特有的精神和文化的需求。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情感以及精神层面需求的景观,不仅对商业环境,而且对城市建设、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扬都有重要作用。符合这样两个层次的心理需求而创造的景观环境,才是商业环境中景观存在的价值。 通过对人的心理需求的分析研究,将商业空间与公共空间相结合,以及与城市其它公共空间相结合,提炼景观元素运用于商业环境中的方法。论文尝试性地归纳出设计主导思想,并试图运用于自身的设计实践中。
[Abstract]: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s flourishing day by day, the modernization degree of the commerci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has broken the original city appearance, has brought the new question to the city construction. Nowadays,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metropolis is full of tall buildings and shops. Shopping malls, more floors, more shops, more goods, more advertisements, people in the consumer shopping should be entertainment and happiness disappeared. In view of the trend of modern shopping environment being huge, closed and high-tech modernization, people realize that they are more and more far away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istic landscape. However, the simple super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in ess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can not only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commercial interests, developer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social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to achieve win-win, or even win-win situ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is subject, taking the study of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as the main line, specifically combining the research of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in the public space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can make people like to stay and thus consume, in essence, To find a way to landscape commerci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mmercial space environment should be planned as a "landscape" and carried forward as a culture. The "landscape" here does not refer to the simple waterscape greening on the commercial street, or the formal design of the seat sign, nor does it directly introduce the natural landscape into the interior or artificial landscape. But on the one hand,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that gives people a sense of ease, freedom, and stress, that can satisfy the space t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accept psychologically and emotionally; on the other hand, integrat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to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city. Form the landscape context of the city to meet people's special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ir own nation or region. The landscape, which can satisfy people's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need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i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but als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that meets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se two levels is the value of landscape existence in the commerci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human beings, the author combines commercial space with public space, and with other public spaces in cities to refine the methods of applying landscape elements to the commercial environment. The paper tries to sum up the leading idea of design, and tries to apply it to its own design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5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翔;;论公共空间中的平面艺术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2 朱涛;;公众人物的道德责任问题刍议[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学术动态[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何军民;;简论夏衍《上海屋檐下》的空间意识[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5 陶f^;;浅析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手绘墙画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张彦军;;刍议公共空间中的壁画创作[J];作家;2011年14期

7 刘晓华;;公共空间下的文学传播——试析贵州现代文学发生期的文学传播[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余瑞祥;;公共空间道德边界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媒体时代;2010年10期

9 丁继军;叶玲;姚珏;罗坤良;;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宜人化的设计策略研究——以杭州吴山广场与运河广场调研为例[J];装饰;2011年09期

10 李晓方;;造景——解读雕塑与贝聿铭建筑的关系[J];美苑;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序;周敏;;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及影响机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园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宁玲;;消费时代下城市历史文化构建的新思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雪根;;公园周边项目应体现私人空间对公共空间的尊重[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5 茅剑;;建筑景观场所与公共空间[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祖刚;;中国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亚洲建筑师协会第七次论坛会”的主题报告[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7 沈关宝;;公共空间与社会结构[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尚意;龙双双;;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建设——以河北唐山乡村公共空间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伍琼华;;生态文化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建构[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记者 王隽;城市:延伸中的公共空间[N];经济观察报;2009年

2 记者 徐兢辉;《无锡文库》,整理弘扬城市历史文化[N];无锡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顾巍钟 颜芳 本报实习生 邱霞;“它不是配角,它引领城市未来”[N];新华日报;2010年

4 孙连宇;给公众留下“公共空间”[N];沈阳日报;2010年

5 特派记者 周小华;缺少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N];长沙晚报;2010年

6 方文;让古韵今风在城市中流淌[N];钦州日报;2011年

7 《人民文学》杂志社原副主编、作家 肖复兴;说说我们城市的“公共空间”[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董馨;将公共空间还给公众[N];长春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杨宁舒;让公共空间成为文化课堂[N];黑龙江日报;2011年

10 张正友;“活档案”承载城市历史文化[N];中国档案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骏;地铁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2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5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彭大鹏;权力:社会空间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宜夏;与谁同做[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何建龙;城市向导[D];同济大学;2008年

9 王淑琴;中国近代维新政治思潮的兴起[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路阳;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2 杨杨;城市公共空间互动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姚爱秋;少数民族城镇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4 陶磊;综合型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任莲志;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吴涌;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更新[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李保宁;商业化背景下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普艳杰;空间与社会关系的生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z验,

本文编号:2190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190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0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