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摄影的“特殊效果”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5 09:25
在西方,摄影宣布发明没多久,H·保罗·德拉罗什即发表预言:“从今天起,绘画死亡了”,著名摄影评论家瓦尔特·本雅明等看到的是摄影对绘画所构成的威胁,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多从社会文化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摄影对绘画的影响。国内资深评论家易英2001年在《现代艺术》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共图像与艺术》的文章,探讨了摄影、广告、电视等公共图像对艺术的影响,视角新颖,随后这几年有很多人开始研究这方面的影响。’85新潮至今,各种绘画形式都相继出现,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化风貌,经历了发展史上一个非常活跃的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将摄影的“特殊效果”与具体油画作品进行实例比较,讲究直观性,探讨摄影对当代油画艺术的多方位影响与渗透,比如:题材、观念、形式等方面导向性影响。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谢南星《无题之四》布{洲!丽19()em只150em1999年
摄影的镜头就像个忠实的记录者,它将事物的真实状态呈现在观者面前。例如,微距拍摄能高清晰地记录对象,石冲画了一系列油画人体(见图4),将人体制作成装置后拍摄成照片,再对照片进行“复制”。画面上那些附着在女人体上的输液管、胶水、丝线、塑料膜等杂物,刻画得极其逼真,具有了可触的震撼感,冰冷得让人发休,使人体散发出麻木和窒息感。如果没有摄影的帮助,画家完成这样一幅油画会碰到很多困难,首先,模特无法在这样生存条件下长时间呆着;其次,表现画中的胶水、塑料等细微质感,借助于照片就要简单轻松一些。看似对照片的放大
是大家无法控制也不期待的变化,比如房价、物价上涨,青春流逝。由于边线的模糊处理,杨冕画中的人仿佛在风中微笑,笑得有点苍白无力,画面也没有鲜艳的色彩,充满沧桑感(见图7)。通过飞逝的脸轮廓,飞扬的衣着,反映了现代人的空虚,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可见,摄影中这些“特殊效果”给了艺术家创作灵感,并转化为艺术家自己的绘画语言,为当代油画注入活力。整体效果上的影响很多人对张晓刚画中的形象印象深刻:整齐朴素的深色中山装,一丝不苟的神情,平静而淡漠;构图是老式家庭合影时常采用的标准正面视角,父母并坐,小孩居中,稳定的三角布局;色调上由黑白灰三色为主,充满怀旧感。从整体成像效果来说,张晓刚的家庭系列肖像接近家中珍藏的老照片:色彩单一而纯净,没有繁多的面部色调和结构(见图8)。张晓刚对这一类语言有着偏爱与执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当代中国油画的观感和思考[J]. 水天中. 美术观察. 2002(06)
本文编号:3285439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谢南星《无题之四》布{洲!丽19()em只150em1999年
摄影的镜头就像个忠实的记录者,它将事物的真实状态呈现在观者面前。例如,微距拍摄能高清晰地记录对象,石冲画了一系列油画人体(见图4),将人体制作成装置后拍摄成照片,再对照片进行“复制”。画面上那些附着在女人体上的输液管、胶水、丝线、塑料膜等杂物,刻画得极其逼真,具有了可触的震撼感,冰冷得让人发休,使人体散发出麻木和窒息感。如果没有摄影的帮助,画家完成这样一幅油画会碰到很多困难,首先,模特无法在这样生存条件下长时间呆着;其次,表现画中的胶水、塑料等细微质感,借助于照片就要简单轻松一些。看似对照片的放大
是大家无法控制也不期待的变化,比如房价、物价上涨,青春流逝。由于边线的模糊处理,杨冕画中的人仿佛在风中微笑,笑得有点苍白无力,画面也没有鲜艳的色彩,充满沧桑感(见图7)。通过飞逝的脸轮廓,飞扬的衣着,反映了现代人的空虚,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可见,摄影中这些“特殊效果”给了艺术家创作灵感,并转化为艺术家自己的绘画语言,为当代油画注入活力。整体效果上的影响很多人对张晓刚画中的形象印象深刻:整齐朴素的深色中山装,一丝不苟的神情,平静而淡漠;构图是老式家庭合影时常采用的标准正面视角,父母并坐,小孩居中,稳定的三角布局;色调上由黑白灰三色为主,充满怀旧感。从整体成像效果来说,张晓刚的家庭系列肖像接近家中珍藏的老照片:色彩单一而纯净,没有繁多的面部色调和结构(见图8)。张晓刚对这一类语言有着偏爱与执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当代中国油画的观感和思考[J]. 水天中. 美术观察. 2002(06)
本文编号:3285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328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