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语气词的功能类型考察
本文关键词:《论语》语气词的功能类型考察
【摘要】:语气词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一个词类,长期以来,由于它虚而又虚的性质以及灵活多变的用法,使得人们对其性质及功能存在模糊不清的认识。本文从功能类型的角度,将《论语》中的语气词分为四类进行描写,即:表陈述语气的语气词、表疑问语气的语气词、表感叹语气的语气词、表祈使语气的语气词。
【作者单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关键词】: 《论语》语气词 功能类型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语气词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一个词类,从理论上看,语气词是语用单位,而不是简单的造句单位,因而它有相对的独立性。明确提出并论证语气词单功能说的是郭锡良先生。他说:“按照语气词多功能的观点,既分不清各个语气词之间的区别,又解释不清几个语气词连用的大量语言事实。只有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一)[J];古汉语研究;198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萍;;《韩非子》疑问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樊德华;;《论语》语气系统初步考察与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胥媈璇;;浅析《诗经》中的“也”字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4 周满伟;《论语》语气词的连用[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廖以厚;读袁仁林《虚字说》——试论袁氏的虚词理论[J];抚州师专学报;1992年02期
6 林春雨;;汕头话的常见语气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陈伟武;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J];古汉语研究;1998年04期
8 薛凤生;试论汉语句式特色与语法分析[J];古汉语研究;1998年04期
9 杨永龙;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J];古汉语研究;2000年04期
10 张小峰;;先秦汉语语气词“也”的语用功能分析[J];古汉语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武振玉;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吉林大学;2006年
3 周建姣;东汉砖文虚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冿建光;b0WP呈牢膕{姙l#奮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常佩雨;上博简孔子言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曹银晶;“也”、“矣”、“已”的功能及其演变[D];北京大学;2012年
9 黄娜;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梅;《虚字说》与《助字辨略》的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从兰;出土先秦文献中的“也”“只”及相关字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张晓峰;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昊;《焦氏易林》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陈明富;《楚辞》虚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伍凌燕;甲骨文副词研究述评[D];武汉大学;2005年
7 单秀丽;《助语辞》与《虚字说》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樊德华;《论语》语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何运敏;《六度集经》同经异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佳音;是非问句之历时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应贤;言语交际的功能类型与信息特征[J];公关世界;1998年06期
2 郭婷婷;现代汉语“吗”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傅传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和功能类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曾毅平;李庆英;;汉语报纸报道语体有标记主位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康军帅;;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功能类型及言语特征[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吴仲华;“X也似的”简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王建军;;丹阳方言三音节词构词论——兼议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机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8 关颖;;从陌生人之间会话的开头语看对外汉语教材会话的编写[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年玉萍;;关于黄本《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几个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炯;;关于词组的功能分类[J];思维与智慧;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必善;;《论语》的句末语气词连用[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一玲;引文末尾和引文之前怎样使用标点符号[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四川省广汉市第四中学 王明骏;由《师说》谈文言虚词“乎”的用法[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婷婷;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2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菊平;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关颖;从会话分析理论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会话编写[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海萍;交际意图与“X比Y还W”的功能类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可人;现代汉语类后缀的语法语义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龙彦波;汉语夸张式成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史晓虹;文本功能·翻译功能·翻译策略[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7 童瑶;语言蕴涵共性视界下的英汉语序共性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煜逵;现代汉语动作动词句时制义探析[D];暨南大学;2009年
9 陈长旭;湖南省汩罗市大荆镇三峡移民初期当地方言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伶俐;现代汉语“少+VP”结构的成句能力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0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2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