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还是”的元语用法
本文关键词:副词“还是”的元语用法
【摘要】:副词"还是"的元语用法表达主观上的"非断然"选择。"还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所具有的弱因果关联功能,与"还是"的"非断然"情态功能有密切关系。"还是"与"当然"在元语用法上显示出"非断然"与"断然"的对立。"还是"与"还"的元语用法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有时形式上使用了"还是",实际上是"还+是",仍是"还"的元语用法。
【作者单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关键词】: 副词 “还是” “当然” “还” 元语用法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9EYY003)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们先看下面的几个“还是”:(1)我看还是去颐和园吧,十三陵太远。(2)还是你来吧,我在家等你。(3)想来想去,还是亲自去一趟的好。(4)我看还是你来办理一下的好。吕叔湘主编(1999:255)对(1)-(4)中“还是”的解释是:表示经过比较、考虑,有所选择,用“还是”引出所选择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家煊;;副词和连词的元语用法[J];对外汉语研究;2009年00期
2 周娟;副词“还是”的非类同用法试析[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3 彭小川;胡玲;;转折句中的“还是”[J];汉语学习;2009年06期
4 成晓光;亚言语的理论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9期
5 李佐文;论元话语对语境的构建和体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中国语文;2001年06期
7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鹏波;徐鹏鹏;;副词“还”的语气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段泗英;;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3 郭艳涛;;英语元语篇手段应用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角色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9期
5 王钢;;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王静;“很”的词性再议[J];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计艳;;论语境中的元话语功能——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李健民;李君容;;英汉语篇元话语对比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邓根芹,卢霞;汉语拷贝型副词"又"的语义研究——从脑白金广告说起[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管志斌;;“当然”的语义和功能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昝红英;张坤丽;柴玉梅;俞士汶;;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华;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闫涛;中国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晶晶;“比N还N”格式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马晓晨;元话语理论的应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检红;限制副词“只”与“X”的粘合[D];南昌大学;2010年
5 黄海英;南安方言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勇;《世说新语》范围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剑;对外汉语副词教学之语境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文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频率副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晓庆;功能视域下的对话翻译[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闫真;现代汉语“一V再V”格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娟;副词“还是”的非类同用法试析[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2 沈家煊;说“不过”[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4 成晓光;亚言语的理论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9期
5 邹智勇;典型理论及其语言学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6期
6 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7 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年01期
8 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中国语文;2001年06期
9 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年03期
10 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志川;;常见的音、形相似易误用的字(8)[J];上海电力;1998年06期
2 李晓琪;;母语为英语者习得“再”、“又”的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3 阿依努尔·艾合买提;;浅谈副词“才”的用法及其维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3年01期
4 郝秀菊;;释“永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35期
5 曾小鹏;;银雀山汉墓《晏子》中的副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沈卢旭;;一种副词+名词表述式的流行原因[J];阅读与写作;2006年06期
7 刘锦城;薛扬;;“果然”的语法化过程[J];文教资料;2007年25期
8 雷冬平;;说“打头”有“刚刚”义[J];古汉语研究;2008年01期
9 吕华萍;;古代汉语中实词虚化为副词现象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0期
10 葛佳才;;系统方法在古汉语虚词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以东汉副词的系统研究为例[J];语文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高娃;红英;;现代蒙古语副词搭配规律初探[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茜;;方式副词“赶紧”、“赶快”和“赶忙”的共时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徐祖友;;评《现汉》“然”尾词中的副词[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4 张颖;;日中机器翻译中汉语副词的数据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10 栗振复;;论满语无副动词[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主持人 志勇;回国篇①[N];国际商报;2003年
4 王如辰;“忽悠忽悠”东北话[N];吉林日报;2005年
5 黄继林;不得[N];扬州日报;2006年
6 窦东友;介词的妙用[N];文汇报;2004年
7 王一民;“不须”与“不需”[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8 京讯;错读错写错用[N];文汇报;2000年
9 周淑平;如何区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式[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翟华;从《新华字典》释义看时代变迁[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帅梅;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3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潘国英;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丽香;现代汉语“全都”类总括副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春飞;《左传》中状态副词的类别及其语法功能[D];暨南大学;2010年
2 侯海芹;3-6年级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副词偏误的考察分析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林萍;反义副词“至多”、“至少”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刘丞;单音复述副词构成的前项隐含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静;隆安丁当平话副词系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顿婷;现代汉语“何X”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忍;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个案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淑贤;《宋书》双音节副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丰莎;湖南省湘阴县长康镇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雪;副词“总”的多维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1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3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