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戴乃迭对中国名著的翻译成就概览

发布时间:2017-10-18 05:09

  本文关键词:戴乃迭对中国名著的翻译成就概览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过程 红楼梦 儒林外史 中国文学 牛津大学 中国封建文化 中外交流 翻译家 名著 成就


【摘要】:正戴乃迭(1919—1999),著名的英籍中外交流活动家和翻译家。生于北京的戴乃迭从小就对中国、对中文抱有深厚感情。1937年,戴乃迭在牛津大学主修中国文学,成为牛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中文学士。1940年,戴乃迭与另一位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在重庆喜结连理。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时间
【作者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翻译过程 红楼梦 儒林外史 中国文学 牛津大学 中国封建文化 中外交流 翻译家 名著 成就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戴乃迭(1919—1999),著名的英籍中外交流活动家和翻译家。生于北京的戴乃迭从小就对中国、对中文抱有深厚感情。1937年,戴乃迭在牛津大学主修中国文学,成为牛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中文学士。1940年,戴乃迭与另一位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在重庆喜结连理。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刘小燕;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5 贾红霞;;从翻译目的论谈译员译前的准备工作[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吴琳;历史的选择——谈鲁迅的“直译”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车欢欢;罗天;;从辜鸿铭《论语》的英译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程汝康,熊德米;法律语言翻译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梅;论翻译中的信息增补——析张谷若翻译的《苔丝》[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陈凯军;;从翻译界现状看我国翻译研究的不成流派[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道明;;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建;;从文学翻译中错位文化意象的处理谈起:翻译文学一定要保留“洋装”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崔泳准;《三国志》今译与古汉语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4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海芳;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笔译测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黄轶;苏曼殊文学论[D];山东大学;2005年

8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琳;论古诗英译的音美再现[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于小植;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敏;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INNER CHAPTERS OF CHUANG-TZU[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5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陈延兵;译者在处理文化类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范静;应用文体常用体裁的汉英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8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9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10 杜衡;清末图书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义[D];苏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荣;;文学翻译批评中功能翻译理论误用个案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2 何思南;;比较《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异同[J];华章;2011年16期

3 何梓燕;;文学翻译中美学元素的传递[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4 牛蕊;;文化翻译——《红楼梦》两译文比较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5 李庆明;刘婷婷;;译者主体性与翻译过程的伦理思考——以文学翻译为例[J];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6 鲁华山;;从概念整合角度看英语习语的汉译[J];新闻爱好者;2011年18期

7 余怡;;试论《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翻译的异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潘莹;;“文本间距”与文学翻译审美理解的实现[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9 李锦霞;;从《红楼梦》俄译谈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吴美燕;石平;;论《红楼梦》文学特色翻译中译者之艰辛[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玉良;;阿瑟·韦利《诗经》翻译中的人类学探索与失误[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姜欣;姜怡;;试论典籍英译中形式对应对于功能传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韵菲;;小议文学翻译中姓名中的文化与诗学信息的流失与可能补偿策略——以《红楼梦》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粉保;;论《金瓶梅》转译本的“传真”与“失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映先;张小波;;格式塔意象翻译:从大观园到太虚幻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德用;;《红楼梦》中女性体态语的阶级性及其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守运;阮传森;史彩娥;;曹雪芹文艺心理学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素;谁动了我们的文化奶酪[N];海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任晶晶;“红楼之最”环球行大型艺术展启动[N];文艺报;2006年

3 程曾厚;翻译家的“爱”与“恒”[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陈熙涵;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N];文汇报;2007年

5 韩浩月;被遗忘和被怀念的[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李永军;红楼梦译十五年[N];团结报;2009年

7 伍斌;“城市舞蹈”长袖善舞[N];解放日报;2006年

8 王蒙;文艺与异端[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美周刊;解放初期版《红楼梦》连环画有价无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王安忆;小说的当下处境[N];文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海英;叙述化审美生存境界的学理描述[D];苏州大学;2006年

2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赵璧;博弈论视角下的重译者策略空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冬梅;霍克思《红楼梦》翻译过程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应承霏;英语儿童文学的汉译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春;接受美学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侯艳;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震红;翻译策略与“翻译过程总括模式”——译著《黑奴吁天录》的个案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6 闫婷;文学翻译的流失与补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商益措;从比较文学角度试论翻译得失问题[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刘灵巧;从译者主体性视角解读《红楼梦》两译本[D];西北大学;2005年

9 钱菊兰;从文化失衡的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张镟;从解构主义视角看林译《黑奴吁天录》中的译者主体性[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3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53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