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里”“外”和英语“in”“out”的隐喻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3:27
本文关键词:汉语“里”“外”和英语“in”“out”的隐喻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里/in 外/out 原型语义 隐喻 意象图式 隐喻拓展域
【摘要】: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认知语义学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在逐步提升,并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它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词与概念的关系。当前,,认知语义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与空间概念间的关系,即研究空间关系在语言中范畴化过程中的体现。汉语方位词的基本语义功能是表达空间关系的,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方位词的语义从具体的空间域拓展到其他的抽象域,而且拓展的范围十分广泛。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义学框架下的隐喻理论及意象图式理论,对现代汉语方位词“里”、“外”和英语介词“in”、“out”进行语料的统计分析,以期找出这四个词的原型语义及其隐喻拓展域。 本文绪论部分主要对汉语方位词“里”、“外”英语介词“in”、“out”以及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本文研究所采用的具体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章对汉语方位词“里”和英语介词“in”的原型语义及其隐喻拓展域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从语料分析中概括出“里”和“in”都可以表示静态的包含关系、表示动态的从外到内的过程、表示包含的结果这三种原型语义;“里”还可以拓展出五个抽象域:状态、范围、社会关系、时间和数量,“in”也拓展出了六个抽象域:状态、范围、时间、方式、数量和社会关系。本章还对这两个词的原型语义和各个拓展域的整体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 第二章对汉语方位词“外”和英语介词“out”的原型语义及其隐喻拓展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得出“外”和“out”都可以表示静态的不包含关系、表示动态的从内到外的过程、表示不包含的结果这三种原型语义;“外”还可以拓展出三个抽象域:数量、范围和社会关系,“out”也拓展出了六个抽象域:状态、结果、逻辑关系、范围、数量和时间。本章还对这两个词的原型语义和各个拓展域的整体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 第三章对前两章的研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试图找出造成“里”、“外”和“in”、“out”分布不对称的原因,本章主要从认知因素、文化因素、思维方式因素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解释。 第四章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希望本研究能够对英汉语的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里/in 外/out 原型语义 隐喻 意象图式 隐喻拓展域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7
- 0.1 研究内容及意义10-11
- 0.1.1 研究内容10-11
- 0.1.2 研究意义11
-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1-14
- 0.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1-13
- 0.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3-14
- 0.2.3 汉语和英语隐喻对比研究现状14
- 0.3 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14-15
- 0.3.1 理论支撑14-15
- 0.3.2 研究方法15
- 0.4 结构安排及语料来源15-17
- 0.4.1 结构安排15
- 0.4.2 语料来源15-17
- 1 “里”和“in”的原型语义及其隐喻拓展的比较17-31
- 1.1 汉语“里”和英语“in”的原型语义17-21
- 1.1.1 “里”的原型语义19-20
- 1.1.2 “in”的原型语义20-21
- 1.2 汉语“里”和英语“in”的原型语义的比较21-22
- 1.3 汉语“里”和英语“in”的语义拓展域22-29
- 1.3.1 “里”的语义拓展域22-26
- 1.3.2 “in”的语义拓展域26-29
- 1.4 汉语“里”和英语“in”的隐喻拓展的比较29-31
- 2 “外”和“out”的原型语义及其隐喻拓展的比较31-43
- 2.1 汉语“外”和英语“out”的原型语义31-35
- 2.1.1 “外”的原型语义33-34
- 2.1.2 “out”的原型语义34-35
- 2.2 汉语“外”和英语“out”的原型语义的比较35-36
- 2.3 汉语“外”和英语“out”隐喻拓展域36-41
- 2.3.1 汉语“外”的隐喻拓展域36-38
- 2.3.2 英语“out”的隐喻拓展域38-41
- 2.4 汉语“外”和英语“out”的隐喻拓展义的比较41-43
- 3 “里”、“外”和“in”、“out”不对称的原因分析43-47
- 3.1 认知因素43-44
- 3.2 文化因素44-45
- 3.3 思维方式因素45-47
- 结束语47-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楠;周振峰;;方位词“里“”外”的对称与不对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储泽祥;汉语空间方位短语历史演变的几个特点[J];古汉语研究;1996年01期
3 张燕春;“V+上/下”中“上/下”的意义和V的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4 曾传禄;“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宇明;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吴晓彤,闫新民;汉语方位名词上/下的两种意象图式[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杨恩华;方位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佐艳;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J];外语研究;2002年05期
9 丁毅伟;隐喻与文化认知[J];外语研究;2004年06期
10 张会娟;动词“到、去、上”的差别及其中和[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1081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8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