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许瀚的训诂贡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2:09

  本文关键词:许瀚的训诂贡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训诂 许瀚 注音 释义 校勘


【摘要】:许瀚师从王引之,撰有《别雅订》、《攀古小庐全集》、《济州直隶州志》等著作。他继承了乾嘉学派严谨笃实的治学态度,在清代道光、咸丰之际备受学界器重,有“山左许瀚之学”之称。许瀚生逢乱世,未有当年刊印的专门著作存世,我们以袁行云收集整理的《攀古小庐全集》为主要材料,,研究许瀚对训诂的贡献,并从注音、释义、校勘三个角度,分析归纳许瀚训诂的主要特征。 注音是训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许瀚训诂的一个重要内容。许瀚注音的内容主要有:注明古音,给通假字注音,给多音字注音。许瀚通过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为汉字注音。释义是训诂的重要内容。许瀚的释义既注重词义的训释,又注重对名物典章制度的考证,还注重经义的阐发,他的释义内容十分广泛:其一,辨析用字,许瀚对古今字、假借字、正俗字、异体字等用字现象进行了恰切的辨析;其二,训释词义;其三,在解释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说句义;其四,分析句读,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文意;其五,为了使人们更准确的理解文章原义,许瀚对文章层次进行了说明;其六,阐明经理;其七,揭示词类,对疑词、形容词、连绵词等词类进行了明确表述;其八,阐释物名、人名、地名、典章制度;其九,为前人论证不充分之处补充例证。许瀚在释义过程中,典范地使用了各种训诂方法:通过分析汉字形体来解说字义;音同求义、音近求义、谐声、声转等是许瀚运用因声求义法释义的基本形式;此外,许瀚还根据上下文意、历史文化、生活经验等来训释词义。从校勘方面看,许瀚的校勘内容有校讹文、校脱文、校衍文、校倒文、校错简等。许瀚运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的校勘方法校勘古籍。许瀚的训诂实践具有鲜明的训诂风格:其一,大量使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其二,善于在训释时归纳汇证考证词义;其三,阐发训诂及相关理论,能分析比较、归纳通例;其四,训诂中体现出鲜明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总而言之,许瀚的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方法科学合理。许瀚不仅在训诂实践和训诂理论上都有所创获,并且体现出鲜明的训诂风格,在晚清训诂领域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取得的成就虽未达到王念孙父子的高度,但其同样是研究清代训诂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训诂 许瀚 注音 释义 校勘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 绪论7-10
  • (一) 许瀚简介7-8
  • (二) 研究现状8-9
  • (三) 选题意义9-10
  • (四) 研究方法10
  • 二、 许瀚的注音10-12
  • (一) 许瀚注音的内容10-11
  • (二) 许瀚运用的注音方法11-12
  • 三、 许瀚的释义12-25
  • (一) 许瀚释义的内容12-20
  • (二) 许瀚运用的释义方法20-25
  • 四、 许瀚的校勘25-30
  • (一) 许瀚校勘的内容25-27
  • (二) 许瀚运用的校勘方法27-30
  • 五、 结论30-34
  • (一) 大量使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30-31
  • (二) 善于在训释时归纳汇证考证词义31
  • (三) 阐发训诂及相关理论能分析比较、归纳通例31-32
  • (四) 训诂中体现出鲜明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32-34
  • 参考文献34-36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36-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原基;;张舜徽先生对清代山左学者的评价──读《清人文集别录》[J];东岳论丛;2011年11期

2 张标;;大徐本《说文》小篆或体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宋美晶;;清人许瀚关于“转注”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4 陈平,付幸,楼朋林;许印林审订赵氏十三砖砚拓本题跋墨迹[J];考古与文物;1995年04期

5 丁原基;;照邑朴学对王献唐学术发展之影响[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03期

6 徐泳;;王献唐搜集整理许瀚遗书述略——兼记《山东文献集成》所收许瀚著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03期

7 闻宥;;释年——兼论古文字释读诸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1期

8 袁行云;;许瀚著述知见录[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4期

9 静轩;;介绍攀古小庐遗著六种[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2期

10 郭子直;王筠许瀚两家校批祁刻《说文解字系传》读后记[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本文编号:1103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03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c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