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你A你的(X),我B我的(Y)”对举格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5:05

  本文关键词:“你A你的(X),我B我的(Y)”对举格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举格式 “你A你的(X) 我B我的(Y)” 句法 语义 语用 语体


【摘要】:现代汉语中,对举结构以形式对称、言简义丰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目前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本文在实际语料的基础上,以目前学界关注不多的对举格式“你A你的(X),我B我的(Y)”为研究对象,结合构式语法和三个平面理论,从共时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旨在探析出该格式的句法特点、语义特点、语用价值以及语体适用性,以期丰富对举结构的研究,并为语言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做出一定的贡献。全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对该格式的句法特点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格式中组成成分的性质。通过语料统计分析,我们发现A、B大多为单音节谓词,其中又以动词为最多,而X、Y大多为双音节体词,部分为单音节体词性语素。A、B分别与X、Y搭配,有些组成动宾短语,有些本身就是动宾离合词。其次,研究该格式的句法特点。我们发现该格式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以及复句中的分句,还可以独立成句。其中充当句子谓语和分句的情况最常见,体现出格式较强的述谓性。 第二部分全面分析该格式的语义特点。首先,我们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人称代词“你”、“我”为对举标,分析了代词在格式中实指和虚指的情况。然后,我们探讨了对举单项内部变量A、B、X、Y两两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发现,A\X与B\Y存在或所指完全相同或相关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关系。其次,探讨对举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前后项之间存在着并列、转折和顺承等语义关系。最后,分析其在上下文中所体现的格式义。现代汉语中,,“你A你的(X),我B我的(Y)”格式可以表示客观列举,表达“各有所长”、“各有所好”;还可以表明主观独立性,表达“各不相干”、“互不干涉”。 第三部分归纳了格式的语用价值及语体特征。格式“你A你的(X),我B我的(Y)”不但韵律美,而且能产性高、经济性强,从另一方面也阐释了对举格式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通过统计,我们发现格式口语化倾向很明显,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关键词】:对举格式 “你A你的(X) 我B我的(Y)” 句法 语义 语用 语体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0.1 选题价值9
  • 0.2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9-12
  • 0.2.1 关于对举结构的研究现状9-11
  • 0.2.2 关于“你 A 你的(X),我 B 我的(Y)”对举格式的研究现状11-12
  • 0.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12-14
  • 0.3.1 研究思路12
  • 0.3.2 研究方法12
  • 0.3.3 本文其他相关问题12-14
  • 第1章 “你 A 你的(X),我 B 我的(Y)”格式的句法特点14-30
  • 1.1 格式的成分性质14-23
  • 1.1.1 A、B 的性质14-17
  • 1.1.2 X、Y 的性质17-23
  • 1.2 格式的句法功能23-30
  • 1.2.1 充当句法成分23-25
  • 1.2.2 充当分句25-28
  • 1.2.3 独立成句28-30
  • 第2章 “你 A 你的(X),我 B 我的(Y)”格式的语义特点30-43
  • 2.1 对举项内部的语义特点30-39
  • 2.1.1 对举单项内部常量的语义特点30-32
  • 2.1.2 对举单项内部变量之间的语义关系32-34
  • 2.1.3 前后对举项变量之间的语义关系34-37
  • 2.1.4 对举前项和对举后项的语义关系37-39
  • 2.2 “你 A 你的(X),我 B 我的(Y)”的格式义39-42
  • 2.2.1 格式的表义类型39-41
  • 2.2.2 格式义之间的关系41-42
  • 2.3 与相关格式“你 A 我的 X,我 B 你的 Y”的比较42-43
  • 第3章 你 A 你的(X),我 B 我的(Y)”格式的语用价值及语体特点43-51
  • 3.1 “你 A 你的(X),我 B 我的(Y)”格式的语用价值43-46
  • 3.1.1 韵律性43-44
  • 3.1.2 经济性44-45
  • 3.1.3 能产性45-46
  • 3.2 “你 A 你的(X),我 B 我的(Y)”对举格式的语体特点46-51
  • 3.2.1 格式的语体分布情况46-48
  • 3.2.2 格式的语体特点48-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研究成果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富;;现代汉语中“X的X”结构的对举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黄伟;旷书文;;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国宪;;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J];汉语学报;2006年04期

5 资中勇;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结构[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殷志平;对举短语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理解[J];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7 吕韦华;“你”“我”对举现象浅析[J];汉语学习;1998年01期

8 徐国玉;;对应结构:一类富有特点的汉语语法结构形式[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周荐;;论对称结构[J];语文研究;1991年03期

10 文炼;;汉语语句的节律问题[J];中国语文;199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3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03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a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