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惯用语的隐喻分析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惯用语的隐喻分析
【摘要】:惯用语是现代汉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言语及文章中,但是对惯用语隐喻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隐喻理论才影响到国内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但是并没有人注意到惯用语中的隐喻。直到近几年,惯用语的语言学研究才出现了新视角。有些惯用语的意思其实是很难理解的,惯用语中隐喻的大量运用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惯用语的来源及产生过程,有助于人们方便快捷地理解记忆惯用语。 目前语言学界中隐喻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而以惯用语为语料系统研究隐喻的文章并不多见。因此,对惯用语的隐喻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惯用语语料的基础上,尝试性地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个角度对惯用语中的隐喻进行分类,,并在每一类中充分列举了隐喻的实例。第二部分阐述了现代汉语惯用语中隐喻的特点,从一则惯用语中的多种隐喻义、文化特点和丰富的饮食域三个角度进行了说明。第三部分从认知功能、交际功能和语言发展功能三大方面分析了现代汉语惯用语的隐喻功能。
【关键词】:认知 惯用语 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一、 概念的界定8-9
- (一) 关于惯用语的概念8
- (二) 关于隐喻的概念8
- (三) 关于惯用语隐喻的概念8-9
- 二、 惯用语隐喻的研究现状9-10
- (一) 惯用语隐喻的理论研究9
- (二) 惯用语隐喻的对比研究9
- (三) 惯用语隐喻的运用研究9-10
- 三、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10-11
- (一) 研究意义10-11
- (二) 研究方法11
- 四、 研究思路和语料来源11-12
- (一) 研究思路11
- (二) 语料来源11-12
- 第一章 现代汉语惯用语的隐喻类型分析12-30
- 一、 现代汉语惯用语中的方位隐喻12-14
- (一) 惯用语中的“上/下”隐喻12-13
- (二) 惯用语中的“高/低”隐喻13
- (三) 惯用语中的“前/后”隐喻13-14
- 二、 现代汉语惯用语中的本体隐喻14-23
- (一) 以人作为源域14-15
- (二) 以动植物作为源域15-20
- (三) 以容器作为源域20
- (四) 以液体作为源域20-21
- (五) 以自然现象作为源域21-23
- 三、 现代汉语惯用语中的结构隐喻23-30
- (一) 与人生有关23-27
- (二) 与行为有关27-30
- 第二章 现代汉语惯用语的隐喻特点分析30-38
- 一、 一则惯用语中存在多个隐喻义30-32
- (一) 产生原因30-31
- (二) 具体情况31-32
- 二、 运用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隐喻32-35
- (一) 运用传统文化的惯用语隐喻32-33
- (二) 运用掌故的惯用语隐喻33-34
- (三) 运用文学形象或历史人物的惯用语隐喻34-35
- 三、 与饮食有关的隐喻使用频率颇高35-38
- (一) 以灶具为源域35
- (二) 以具体食物为源域35-36
- (三) 以烹饪手法为源域36-37
- (四) 以饮食动作“吃”为源域37-38
- 第三章 现代汉语惯用语的隐喻功能分析38-44
- 一、 现代汉语惯用语隐喻的认知功能38-40
- (一) 惯用语隐喻反映了人们的认知经验38-39
- (二) 惯用语隐喻体现了人们的认知系统39-40
- 二、 现代汉语惯用语隐喻的交际功能40-42
- (一) 使信息传递更有效40
- (二) 使情感交流更诙谐40-41
- (三) 使行为调节更实用41-42
- 三、 现代汉语惯用语隐喻的语言发展功能42-44
- (一) 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42
- (二) 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49
- 个人简历49-50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海曙;;《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序[J];辞书研究;1984年02期
2 冯凭;;试论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与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屈承熹;;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4 眸子;;首届青年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5 奕;;“像”与“象”的区别[J];新闻与写作;1991年09期
6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殊格式“V地V”[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7 李杨;;论现代汉语专业课程体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3期
8 吴玉明;;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9 群一;;《平水韵》中入声字变为现代汉语一览表[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10 孔令达;谈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内容安排[J];语文建设;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8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陈群秀;李坚;王健;;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语义分类词典的设计与实现[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邓 峗;《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读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刘醒龙;汉语的遗憾与希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典与规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王东;人教社驶出“新品旗舰”[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张念;明清知识分子的形象谱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迟兰英;构建现代汉语强化教学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10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刘岩;现代汉语运动事件表达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军;现代汉语省略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刘琼;鲁迅的翻译和中国现代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凌;现代汉语语序与修辞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曾凡云;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运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明琴;现代汉语性质词的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6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1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