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修辞学人口述史》专栏主持人语

发布时间:2017-11-01 12:07

  本文关键词:《修辞学人口述史》专栏主持人语


  更多相关文章: 修辞学史 口述史 现代修辞学 传承与创新 文献史 修辞行为 历史轨迹 对立统一 文化生态 平衡统一


【摘要】:正时空相对位移,世事万物变化,总是遵循着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放眼现代修辞学史的发展,关乎修辞学人与修辞学事件、文献史与口述史、学术流派与个体、前辈与后学、传承与创新等,也无不是在对立发展中形成平衡统一。而考量当下繁荣的修辞文化生态表象,必然系连着那绵延不断、源远流长的修辞文化深层动因,也必然可以寻找其传承发展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修辞学史 口述史 现代修辞学 传承与创新 文献史 修辞行为 历史轨迹 对立统一 文化生态 平衡统一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时空相对位移,世事万物变化,总是遵循着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放眼现代修辞学史的发展,关乎修辞学人与修辞学事件、文献史与口述史、学术流派与个体、前辈与后学、传承与创新等,也无不是在对立发展中形成平衡统一。而考量当下繁荣的修辞文化生态表象,必然系连着那绵延不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伦斯·葛林;陈汝东;;全球修辞学史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东疆学刊;1985年01期

3 王希杰;修辞学史家宗廷虎对修辞学的贡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4 周延云;论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姚亚平;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学术倾向与前沿课题[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邹立志;修辞学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从宗廷虎、李金苓先生的学术贡献看修辞学的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骆小所;;修辞学研究要接受历史的教训[J];云梦学刊;1993年01期

8 王希杰;;李义山《杂纂》的修辞观[J];思维与智慧;1993年04期

9 宗廷虎,陈光磊;历史赋予的责任——谈《中国修辞学通史》的撰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刘瑞琴;;英汉修辞研究溯源[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关通;;江苏修辞学会学术研究氛围对我的影响[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王希杰;;修辞研究,修辞学史,修辞学评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何家荣;;试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方法和修辞学理论体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江平;;走进王希杰修辞学理论体系——再评《王希杰修辞学论集》[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雪冰;余辞新;;关于第三届汉语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李名方;;修辞学:言语得体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林万菁;;王希杰修辞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念[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艳梅;;汉语修辞学理论视角的探寻——学习王希杰教授《汉语修辞学》的体会[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谭学纯;;修辞功能三层面——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谭琳;;“三一”理论和修辞格研究——从“三一”理论看王希杰先生的修辞格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修辞学:“交叉学科”抑或“跨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封寿炎;语言文字如何传承与创新[N];解放日报;2009年

3 《文汇报》“书缘”版编辑 谢娟;穿越“语词的密林”[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丰捷;同声传译:期待传承与创新的教学突破[N];光明日报;2008年

5 美国俄勒冈大学 大卫·弗兰克;国家修辞的核心是说服而非武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惠芹;教学演讲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亚维;陈殭《文则》修辞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天湘;红段子短信的修辞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慧香;《修辞学发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张薇;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廖佳;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晓露;俄汉隐喻辞格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雪;广告中的视觉修辞[D];广西大学;2007年

8 朱慧;移觉的认知语用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杨晓静;唐钺《修辞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王妍;[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26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26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8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