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特征
本文关键词:汉语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特征
【摘要】: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并列结构具有单标并列和双标并列两种标记模式,并且关联标记前置为显赫手段,在语义类型上并列、转折和选择三种关系具有历时的相关性,在并列项内部结构上表现为构成成分具有显著的对称性三个方面的语言共性。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标记模式 语义类型 联结模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YY04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YJC740140)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2QN041)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标记模式的类型学特征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并列结构的标记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标并列(monosyndeticCoordination),Haspelmath指出这种结构关联标记(Coordinator)的位置逻辑上有四种可能的类型,根据跨语言的使用频率统计呈递降的顺序[1]3:a.[A][co B]b.[A co][B]c.[A][B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桂英;冯彦;;“时空”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茂刚;;论汉语时间副词“最”的存在与否[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2 于卫平;马贝加;;近代汉语比较介词“却”的产生[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刘凌;;虚词“而”释义讨论——兼谈古汉语虚词词典编纂中的问题[J];辞书研究;2010年06期
4 伏海燕;;试探《左传》中“也”在动词谓语之末的语法功能[J];大视野;2009年03期
5 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及”[J];古汉语研究;2010年04期
6 方平权;;释“随在”[J];古汉语研究;2011年01期
7 徐志林;;“最为”: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兼论“×为”类副词的词汇化现象[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刘东敏;;从《墨子》看《汉语大词典》中“本”字释义疏漏[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9 张玉金;;春秋出土与传世文献第三人称代词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00期
10 张玉金;莫艾飞;;战国时代连词“与”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天佑;汉语取舍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李雷东;先秦墨家语言实践及《墨子》文学意义考论[D];西北大学;2009年
5 管春林;汉英否定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立红;《鹤林玉露》介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静坤;《齐东野语》副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见娜;网络被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天怡;汉语“不A不B”格式的产生和发展[D];吉首大学;2011年
5 黄新强;《祖堂集》与《景德传灯录》连词比较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6 卢玉亮;南北朝六部文献对象介词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卫平;“却”的语法化[D];温州大学;2010年
8 赖琴莲;近代汉语“反倒”义副词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9 黄明月;试论汉语特殊概数词的英译[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10 朴丽华;表“推论义”成分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彦;焦伟达;;概念隐喻语际迁移标记性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颖冲;;语言与思维关系再认识——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3 赵文学;赵桂英;;汉英时间作为空间隐喻的对比研究[J];学术论坛;2007年05期
4 杜胜利;;用普遍联系建构哲学理论诸范畴——关于物质、精神、人的本质内涵的新界定[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忱;;真理的并列结构[J];学术交流;1987年05期
2 宋庆生;;英语并列结构的修辞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1989年01期
3 赵玉闪;浅谈并列结构表达条件意义[J];科技英语学习;1995年08期
4 张春柏;;2002年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汉译英试卷评析[J];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5 钱雪昌;;成语中的并列结构[J];大学英语;1987年05期
6 耿德本;“移情”理论与并列结构中人称代词的顺序问题[J];现代外语;1996年03期
7 胡光斌;;关于多层并列结构[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1年04期
8 阎德胜;科技俄语翻译中并列结构调换语序翻译技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9 周勤;论无连词并列结构的语义功能[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何军好,郭晓洋;英语中并列结构的歧义及其避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杰;穗志方;;基于并列结构的概念实例和属性的同步提取方法[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吴云芳;;并列结构的外部句法特征[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吴云芳;;体词性并列结构的结构平行[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赵章界;白硕;;短语结构制导的范畴表达式演算[A];NCIRCS2004第一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刘金虎;贺敬华;李莲;;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语义类型[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郑泽之;张普;;关于字母词语的几点思考[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卫国;梁社会;;名词短语:槽类型与定语类型和中心词语义类型对应关系[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9 赵怿怡;关润池;;汉语依存树库的构建[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曙纶;陆汝占;陈玉泉;高峰;;论动词的逻辑论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东;正确处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N];广西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王尊广邋鲍其伟;金乡“三加”模式推进农村经济发展[N];济宁日报;2007年
3 记者 张晓红;我盟农牧业产业化出现新格局[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4 李靖 高新彦 丁宁 提供;全力打造经济强乡[N];阿勒泰日报;2007年
5 杨秋林 辛岭;“龙头”与“龙身”必须和谐[N];中国畜牧报;2005年
6 张东风;企业集群与国家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苏垦大米,中国米业的名牌[N];新华日报;2006年
8 张志强邋刘金红 常艳龙;丰宁唱响“1234”歌促农增收[N];承德日报;2008年
9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徐全利;“学”尤须“习”[N];咸宁日报;2010年
10 季佳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实现企业农民双赢[N];哈尔滨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建;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张明辉;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赵朝会;并列结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杨华;俄英句子命题结构的称名学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左双菊;位移动词“来/去”带宾能力的历时、共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凤兰;现代汉语目的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关晓薇;基于语义语言的机器翻译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阳;英汉并列结构的比较与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红;含“看”的应答词语和句式及其语义类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尹湘志;方言格式“VO不C”[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琴;现代汉语并列结构的语序考察[D];山西大学;2004年
5 耿雪;现代汉语V1+V2偏正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光婷;现代汉语形容词带宾语情况考察[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俊冰;并列结构英译时译文流畅性的实现[D];中南大学;2012年
8 蒋吉灵;现代汉语宾语语义类型分析及习得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祁艳红;比况短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范喜梅;“东A西B”与“左A右B”语义、句法和语用的异同[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6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2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