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学以致用 教学与科研互动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高校文科中的传统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历史比较长,特别是建国后,随教育部审定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颁布,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模式。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固有的教学观念,无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思考与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除继承与发展原有教学内容与优势外,主要在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专业创造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推动教学等环节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试图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密切互动,力图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学以致用 教学与科研互动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应该说,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但专业建设必须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发展与自我突破。当前,国内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是固守原有基础学科的特点,还是适当向应用型转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学科与社会领域众说纷纭,存在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慧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2期
2 田德芳;;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差异谈[J];语文学刊;2010年13期
3 郑健儿;范世清;;关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基于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调研[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4 王作新;刘月新;;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5 刘欣;;建构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J];泰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邵之茜;;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刘聪颖;;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8 刘欣;;全纳教育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04期
9 潘雁飞;伍建华;刘忠华;;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10 王敏红;高兴娟;;关于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绍祥;;学以致用:MTI学生实践/实习的必由之路[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2 吴泓;;大学本科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徐静;牛欣;;“英语入学、汉语不断”的来华留学生中医药高等教育新模式探索[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4 张绍麒;;办好汉语言专业,培养语文现代化人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刘和平;;翻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法[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必善;;《论语》的句末语气词连用[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白音门德;增强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白音门德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探访锡伯语言文学班[N];伊犁日报(汉);2006年
4 ;汉字进入了简化字时代[N];光明日报;2009年
5 刘劲荣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学校+政府”云南民族语云南民族语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北京大学 苏培成;汉字进入了简化字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刘小明 本报记者 张晶;中国文化之花“飘香”非洲大陆[N];江西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紫燕 实习生 马瑾;“双语”教学开拓发展空间[N];伊犁日报(汉);2009年
9 驻吴江首席记者 丁长伟;吴江第一部方言志出版[N];苏州日报;2010年
10 李加才让;延边朝汉双语教学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启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演珍;面向口语测试的韩国学生汉语口语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敬敏;广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源多样性分析与评价[D];广西大学;2012年
3 伊拉;乌克兰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国立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梅健;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韦钰;韩国釜山市小学汉语现状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邓艺颖;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实用、人文及审美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奇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杨婧;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浅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冠春;高师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聪聪;基于泰国汉语教学论文的统计分析(1992年至2010年)[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1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3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