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节动作动词的构语力及其制约因素探析
本文关键词:单音节动作动词的构语力及其制约因素探析
【摘要】:通过考察146个单音节动作动词,本文发现单音节动作动词与NP组构语块时,能力有强弱之分。其制约因素可从两个视角进行观察:一是从动词来看,动词的及物性、及物性义项的比重及其使用频率、动词与NP在句中的距离、动词所处的句式结构等都会对动词的构语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从NP来看,NP的语义类别对动词构语力有一定的影响与制约。若动词所带宾语的语义类别为"V单+NP"语块中NP的强势语义类别,那么动词与NP组构为语块的几率就较大。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基金】: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本文所探讨的“构语力”中的“语”指语块(language chunk),语块是在语言运用中作为一个整体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种连续或非连续的序列,由词或其他有意义的成分组成。(Wray 1999)构语力指某成分与其他成分组构语块的能力。在语块这一研究领域中,已有学者探讨语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剑梅;;《盐铁论》单音节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其词项的确定[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李杰;;不及物动词存在句新探[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贺敬华;张立丹;;同义单音节动词带宾语、补语能力比较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王玲玲;现代汉语格关系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1989年05期
5 左红珊广;《套语与词汇》评介[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6 韩瑜;;语块法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文教资料;2007年28期
7 潘登;;汉英语块对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张麟声;;关于汉语动词的分类——介绍日本荒川清秀先生对汉语动词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黄四宏;詹宏伟;;语块认知加工研究的最新进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余绮川;;认知框架下的语块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强;詹卫东;任海波;;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朱蕾;;安徽泾县方言中一种特殊的单音节动词重叠[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张虹;;谈“V来V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卫国;;名词短语:定语、中心语的语义类别及定中搭配[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周玉;宗成庆;徐波;;基于多层过滤的统计机器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袁金亮;李小琴;;普通话“掉了”与乐安方言“啊哩”的异同[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原新梅;;《现代汉语词典》3—5版对字母词语的语义类别和释义变化[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熊礼淼;;V+(的)+N偏正结构中“的”的隐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孙宏林;俞士汶;;浅层句法分析方法概述[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李广瑜;;并列式八言谚语的考察[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文献;当心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邵敬敏;小孩子是怎么学说话的?[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现代汉语“V_单+NP”语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王媛;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的方向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周卫华;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动宾语义搭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臻;汉语静态存在构式对动作动词的语义制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崔四行;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程书秋;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左双菊;位移动词“来/去”带宾能力的历时、共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霄;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2 丛珊珊;汉语语块及其在留学生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存娥;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所思;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伯玲;新旧版《汉语教程》中语块应用状况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才金慧;汉语语块及其语言习得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湛欣;框架语块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刘焕利;语块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Kim YuJeong(金裕贞);中级汉语精读课语块分析及教学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7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6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