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结构的识别
本文关键词:向心结构的识别
【摘要】:如何识别向心结构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认为向心结构不是根据其定义识别的,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定义是根据形式类下的,根据他的定义,由两个名词构成的结构就成了双核心的向心结构,如汉语的"木头桌子",而"这本书的出版"就成了离心结构,这都与事实和语感相抵牾。向心结构也不是根据Lyons、朱德熙修正后的定义来识别的,他们的定义是根据语法功能下的,比布氏定义的解释力强,但如果根据他们的定义,任何结构都可以看作向心结构,因为任何结构的整体都有部分的语法功能与其直接成分相同。文章认为向心结构是借助替换法来识别的,用替换法识别向心结构有语法和语义的基础。文章还分析了使用替换法识别向心结构的条件及其局限性。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句法中的指称问题”(项目编号:11BYY093)的经费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O引言0.1问题的提出向心结构理论是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我们对向心结构理论的研究还很不够。比如,向心结构是如何识别的?对这个很基础的问题,目前还不能做出明确的回答。是根据向心结构的定义识别的吗?自布龙菲尔德提出向心结构概念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二占,张文鹏;语言符号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研究两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易新兰;;浅析直接成分分析法[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王欣春;袁颖;;论霍凯特的语言学观点及影响——关于向心离心结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 周平;;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5 刘文正;;“是”的词性归属[J];长江学术;2009年02期
6 陈祝琴;;古汉语词汇教学的两点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曹德和;语素研究的性质、方法及语料来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王庆;;评徐通锵的“字本位理论”和学风[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4期
9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骨”的语义场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谭宏姣;;汉语植物双音复合名词中的剩余语素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竹屏;;普通话水平测试在语言测试中的共性与个性[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孙锐欣;元音的实验和计算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辉;彝语词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曾德万;龙岩闽南方言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贝思思;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及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伊少波;汉语话题句习得情况考察与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世昌;现代汉语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景红;拉祜语话题结构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尹佳奇;汉语定名结构中定语扩展的权限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边达;汉语中羡余类形式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田园;“是/有+(一)个+X”存在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敇铭;汉语儿童英语学习中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守志;“不是”的产生及其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李二占;[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春梅;;“向心结构理论”解构说[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2 周静;无标记递进的语法关联手段[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袁毓林;“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4 王梅洁;;浅析赵岐《孟子章句》中关于谓词转指的注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6 杨翠兰;汉语成语的语法功能研究[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8 徐杰;;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J];汉语学报;2006年03期
9 邹仁;尹钟宏;;“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王远明;;汉语里的向心结构与离心结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曹娟;;汉语动宾结构无标记转指名词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4 高敏毅;;从信息结构看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翠兰;;基于语料统计的汉语成语语法功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跃珂;;汉语的“重复”与英语的“Repetition”[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罗燕萍;;浅析现代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莫彭龄;;词汇的“词”、语法的“词”和修辞的“词”[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尹春梅;;汉英主谓基本特征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宗哲;还“油藏”的“藏”正确读音[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邵敬敏;不喜欢戴校徽的调皮学生[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赵万勋;生词听写与课堂组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魏薇;文言实词[N];天津日报;2004年
5 于亭;现代语言学形态视野中的甲骨刻辞语法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研究创新重事实、现象、理论与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张洪基;古代常见的敬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8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9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10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首部以语气成分用法作为编写对象的词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巧兰;河北方言中的“X-儿”形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李霞;《金瓶梅词话》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朴珉秀;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徐艳华;现代汉语实词语法功能考察及词类体系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史冠新;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余东涛;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左传》否定词“非”“未”“勿”“毋”“弗”“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许晋;人体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贺燕;现代维吾尔语量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4 曾雄伟;紧缩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王海霞;《祖堂集》语气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季娜;未登录词的语法功能猜测[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玉梅;《韩非子》形容词谓语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倩;动宾式词语带宾语结构(V·O+O_1)探析[D];暨南大学;2003年
9 蒋协众;邵阳马草话的状态形容词[D];延边大学;2005年
10 孙冬妮;上古汉语助动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46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4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