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文献角度考察东巴文字符演变

发布时间:2017-12-04 07:24

  本文关键词:从文献角度考察东巴文字符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东巴文 古文字 文献


【摘要】:因东巴文断代的困难,东巴文演变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但目前可以从两方面来推进,即通过有绝对时间和相对先后的文献材料来考察东巴文字符的演变:一是有部分东巴文文献中有明确的书写时间,可视之为有绝对时间的文献;二是因纳西族迁徙路线中不同地域的东巴文文献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东巴文状态,东巴文书写者自身不同年龄段书写的变化和有师承关系书写者所书写字符的变化也能反映字符的演变,具有这三方面信息的文献可视为有相对先后的文献。另外在具备绝对时间或相对先后条件的前提下,考察字符演变时采用同类型文献作比较分析。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巴文分域断代与历史层次研究”(项目编号:12CYY06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东巴文谱系整理及历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1YJA740016)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项目编号:MXRZZ2011003)研究成果
【分类号】:H257
【正文快照】: 东巴文的深入研究需细致区分文献形成的时代,因为在研究东巴文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之前需要澄清东巴文字符的不同历史层次及演变序列。但目前东巴文研究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默认所有字符处于同一个共时平面。而从文字结构角度探讨东巴文发展演变的少数文章,也仅凭文字发展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形成原因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黄思贤;;《纳西象形文字谱》质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孔明玉;;试论纳西东巴文象形字假借字的特点[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4 郑长丽;;义借字研究述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5 董元玲;;东巴文与水文象形字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3期

6 张公瑾;;绚丽多姿的中国民族古文字[J];文史知识;2008年09期

7 娣丽达·买买提明;维吾尔古文字文献研究的一座里程碑──牛汝极教授著《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评介[J];语言与翻译;2000年01期

8 邓章应;纳西东巴文线字素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明;;试论水族古文字的社会文化属性[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10 杨世光;;东巴文:人类象形文字的活化石[J];支部生活;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一;;考古发掘出土古夷(彝)文综述(提纲)[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有光;;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探索[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石尚昭;吴支贤;;水族文字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4 郑飞洲;;东巴文字字素的变体和同形现象[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邓章应;;文字的命名理据与命名原则[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6 林向肖;;东巴文、东巴经形成时代的探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7 和力民;;东巴教与东巴文——论东巴教在东巴文发展中的作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8 张玉梅;;王筠六书相兼及其古文字验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韦宗林;;水族古文字源头的几个问题[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10 陈}\;;说“敢”[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古文字第一次排出系统的“家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黄小驹;让古文字鲜活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路艳霞;古文字网络流行不必大惊小怪[N];北京日报;2008年

4 严明 侯晓晨;凝视镶嵌在尘封历史中的古文字[N];贵阳日报;2009年

5 王太师 ;“水书”古文字已发现2000多个[N];贵州日报;2005年

6 单中桂 姚鹭鹭;吴巍:20年艰辛寻找失落的古文字[N];深圳商报;2005年

7 小风;文明的闪现——少数民族古文字[N];西部时报;2005年

8 李方清;活化石——东巴文[N];湖北日报;2005年

9 演讲人 赵平安;汉字——我们的精神家园[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郑立华;水书:水族古文化的神秘传承[N];中国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露;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世铁;先秦汉语常用词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程邦雄;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崎川隆;宾组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传鸿;两《唐书》列传部分词汇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婕;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葛红丽;《居延新简》词语通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翟宜疆;水文造字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文浩;《庄子》语词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田玲;甲骨文纳西东巴文象形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李子涵;纳西族四种文字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史燕君;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陆珏;楚简文献的名物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范常喜;甲骨文纳西东巴文会意字比较研究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侯凯华;古文字中从金之字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8 闫华;古文字中的讹变现象举要[D];山西大学;2005年

9 张玉梅;《古文字诂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志清;《说文》收字与文献用字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0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0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