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试论古代农业俗词语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7-12-04 15:17

  本文关键词:试论古代农业俗词语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地位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代农书 农业俗词 农业俗语 成词理据


【摘要】:古农书语言整体上比较贴近现实口语,语料的时代性容易把握。其中的农业俗词、俗语准确地反映了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真实水平。农业俗语的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的继承性,农业俗词的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的相异性。农业俗词语研究的重点是常用词替换和词的理据性。农业俗词的成词理据中蕴涵着丰富的民众习俗、社会心理、地域方言等信息,大多数农业俗语浓缩了传统农业的精华,有助于解决当前的部分农业问题。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YY08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YJA740033)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近20年来,俗词语研究逐渐成为汉语词汇史最重要的学术领域。除了研究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新语料的开拓和挖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①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传统农业享有超越一切行业的优势地位,因而产生了卷帙浩繁的古代农书: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收录与农业生产直接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维辉;试论《齐民要术》的语料价值[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2 舒迎澜;《分门琐碎录》与其种艺篇[J];中国农史;1993年03期

3 倪根金;《齐民要术》农谚研究[J];中国农史;1998年04期

4 王达;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J];中国农史;2001年01期

5 曾令香;;元代农书中农作物名物词的同实异名现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周肇基;中国古代“嫁枣”法的起源传承关系及技术演进[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望驾;;《说文解字》注释语言常用词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刘亚中;;汪志伊《荒政辑要》浅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方云云;;近代汉语“脖子语义场”主导词的历时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鲁静芳;左停;徐筑燕;;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反思[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5 黄晓宁;冯雪冬;;晚唐五代——宋时期“寻”“觅”替换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王彤伟;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丁喜霞;;说“养眼”[J];编辑之友;2010年09期

8 吴玉芝;;“桨”、“楫”、“棹”的历时替换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瑞琪;;“橐”、“囊”/“袋”的历时更替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小平;;计时量词“祀、年、岁、载”历时演变小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岩;;《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订补——以简帛文献为中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张崇根;;佤族与台湾泰雅族文化比较研究——以猎头、陆稻种植和连名制为例[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玉升;;构建创新技术体系 实施循环农业战略[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徐时仪;;略论汉语文白转型与平民意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晓静;东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姜兴鲁;竺法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徐曼曼;何休《春秋公羊傅解诂》词_Y训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秀红;姚碧、汪志伊的《荒政辑要》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5 常荣;汉语“建筑”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谭晓花;《拾遗记》名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成;上古汉语三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亚静;汉语常用单音节形容词的发展变化[D];西南大学;2011年

9 罗曼;隋代墓妼词语专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赖明辉;鸠摩罗什译经中的趋向动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史光辉;从《齐民要术》看《汉语大词典》编纂方面存在的问题[J];东南学术;1998年05期

2 史光辉;《齐民要术》偏正式复音词初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周肇基;中国古代对植物物质运输的认识和控制[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代龙;周文德;;《诗经》中的身体名词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2 舒韶雄;;《庚子西狩丛谈》语言札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2期

3 刘慧,李奇瑞;从九江方言特征词“将”看汉语方言词汇在词汇史研究中的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徐流;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J];辞书研究;1996年05期

5 栗学英;试论义净译著在汉语词汇史上的语料价值[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汪维辉;;域外借词与汉语词汇史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何亚南;汉译佛经与传统文献词语通释二则[J];古汉语研究;2000年04期

8 董志翘;扬雄《方言》与中古、近代汉语词语溯源二例[J];语文研究;2005年04期

9 汪维辉;;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1期

10 赵红梅;;《醒世姻缘传》与汉语词汇史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小云;;试论古兽医书《司牧安骥集》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语料价值[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建莉;;内蒙古凉城方言中的古语词选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赵家栋;;敦煌诗歌语词释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王崇;;字母词问题综述[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2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孟晓妍;若干组先秦同义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安静;唐代墓志委婉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冰;北朝汉语复音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艳红;《汉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朱刚q;西周青铜器铭文复音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李占平;《庄子》单音节实词反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梅;《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D];安徽大学;2007年

2 吕海霞;汉语“适往词”的历时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邓欧英;敦煌变文俗语词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韩建;商代晚期卜辞中“灾咎”类词义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魏巍;元代汉语词汇史新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白利利;“睡觉”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曦;《论衡》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陈洁;《世说新语》名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9 闫从发;常用词义项演变研究举隅[D];西北大学;2005年

10 任艳丽;《墨子》复音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51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1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