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式时间背景复句
本文关键词:无标式时间背景复句
【摘要】:无标式时间背景复句是时间复句中的一种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时间分句表达纯粹的时间概念且没有特定形式标记;时间分句直接表明正分句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本文描写了这一类复句中时间分句的语表形式,研究了时间分句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类型,探讨了时间分句表达时间的特点,并就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事件表述中的时间量研究”(项目编号:11BYY086)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汉语时间分句的时间表达功能研究”(项目编号:08JC740015)的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零、引言汉语时间复句是一个不太受关注的领域,在大量汉语语法研究论著中,只有寥寥几篇文献涉及(黎锦熙1924/1992、1962,王力1943,王缃1985,秦旭卿1989,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1993,马真1997,刘月华等2001,等)。而且,这些论著有的只是论述了相关现象但并未明确提出“时间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匡鹏飞;;后时性时间背景复句[J];汉语学报;2010年02期
2 匡鹏飞;;上古汉语时间复句说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秦旭卿;“当”和时间复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四贵;;《马氏文通》的介词理论及其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熊仲儒;;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陈瑜;吴澜;;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陈敏;;现代汉语助词“着、了、过”的演变——兼从“着、了、过”的历史演变看“形容词+动态助词”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张明友;;“已经”语法意义新探——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发的思考与探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王琳;;方位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李美妍;;先秦汉语特指式反问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朱文豪;;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现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娜;王小捷;;两类中文特殊句式的语义角色标注[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周丽娟;张坤丽;袁应成;昝红英;;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连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淑营;《列子》介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储泽祥;;肯定、否定与时量成分在动词前后的位置[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2 匡鹏飞;;后时性时间背景复句[J];汉语学报;2010年02期
3 秦旭卿;“当”和时间复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4 廖序东;;释《离骚》“之”字句[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5 戴耀晶!200433;试论现代汉语的否定范畴[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鹏飞;;后时性时间背景复句[J];汉语学报;2010年02期
2 匡鹏飞;;论复句中时间词语的回指[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3 张焕;从隐喻认知角度透析汉民族时间词语[J];语文学刊;2004年05期
4 冯杨;;留学生时间词语偏误原因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03期
5 胡培安;;语义层面与时间词语的管界[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6 胡培安;;论时间基准及其对时间词语研究的价值[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王桂花;吕玲娜;;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综述[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金晓艳;马庆株;;三组后时连接成分的定位性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胡培安;;从功能的角度看“时间”与“时候”[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6期
10 余东涛;;小议现代汉语时间词的语义模糊性及其句法表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盛男;李福印;;从“朝”与“暮”的词义演变看汉语语言及思想中的时间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戴卫平;高艳红;;垂直方位词“上/下”“UP/DOWN”隐喻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必祥;尴尬与对策(下)[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何成明;新闻媒体应承担规范语言文字的责任[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 记者 张新生;巴一部落语言中无时间相关词汇[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培安;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祝东平;汉语时间感知模式与相关汉语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匡鹏飞;时间词语前后分句共现状态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森卓;现代汉语上下关系时间词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晓旭;《史记》时间词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氏燕;越南学生汉语时间词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4 朱学倩;留学生时间词语的偏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雪梅;现代汉语时间词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小梅;留学生时间词语使用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D];兰州大学;2013年
7 乔羽西;英国学生习得汉语时间词语的考察及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8 许洁;《五灯会元》时间词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9 侯菲菲;英汉儿童时间词语习得对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10 郭杰;《祖堂集》时间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0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9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