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模因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0:29

  本文关键词:模因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模因论 电影片名 翻译 模仿


【摘要】:电影片名是电影的商标,起着"导视"和文化宣传的作用。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是译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和阐述。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从模因论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就是源语模因到译语模因的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模仿策略:以源语为导向模仿、以译语为导向模仿和动态模仿。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语言变异的模因视角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K0291)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电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重要的文化传媒。其观众之多,影响之大,绝非其他艺术形式所能比拟。电影片名是电影的品牌商标,起着浓缩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是连接观众和电影的纽带。好的片名不仅能够吸引观众,起到“导视”作用,而且还可以为影片进行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雪;;模因论、语言变异与电影片名[J];作家;2009年20期

2 刘剑;罗忠民;;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不可译现象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广法;刘tD传;;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纵览[J];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01期

4 关海鸥;张荆欣;王黎鹏;;模因与互文视域下的译者翻译技能建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魏李隼;;论模因论与文化翻译的关系[J];丽水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陈鹏;;翻译理论模因观[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张耘;;基于模因论的关联理论翻译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爱;;论模因论视域下的翻译理论发展[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张运桥;严敏芬;;模因论视域中的电影片名[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10 鄢春艳;;语言模因论对外来词的解释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从益;彭正银;;走向翻译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映先;王平红;张小波;;优选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波;宗成庆;;前言[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斌;;翻译中的语义三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5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7 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贾婧;语音翻译:在第一时间读懂你[N];科技日报;2007年

9 许钧邋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石若英;走向文化的双向对话[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5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德华;从语篇视点来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4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培俭;从阐释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毛立京;试论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9 易嘉静;从阐释学角度看“信达雅”翻译标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宗;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礼貌等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4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94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