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术创新——基于语言学个案及人文学视角的解读
本文关键词:谈学术创新——基于语言学个案及人文学视角的解读 出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术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律是:一要读万卷书,尽可能多地掌握前人创造的学术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二要行万里路,重视语言现象的实际调查,重视动手做实验和语料库的建设,在调查研究和实验中不断发现新事实、新规律;三要打破专业壁垒,培养通才,促进学科间的贯通与融合,在学科交叉与融合中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学术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有无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深层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永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学术要进步,自然也离不开创新。创新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相信不会有人怀疑和反对,问题是学术研究怎样才能创出“新”来,创出真正的“新”来?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每当睡觉前或工作间隙躺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艳惠,石毓智;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2 江蓝生;;说“麽”与“们”同源[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3 雷冬平;胡丽珍;;江西安福方言表复数的“物”[J];中国语文;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琪;;浅析《京本通俗小说》中的“动+将”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陈瑶;;徽语祁门方言的复数标记“大家”和“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雷冬平;胡丽珍;;再论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的概念叠加与词形整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李庸;;历时语法化的语篇凝固机制[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5 杨洪娟;;大学生英语名词复数习得的横向调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宋玲艳;《全唐诗》人称代词“你”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梁银峰;;从历史来源看“们”的语法意义[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黎新第;也说“们──每──们”的反复变化[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宋苗境;;从《老乞大》中看“们”的使用和发展[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艳惠,石毓智;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丽艳;;“N+们”与其他表多数语法形式之区别[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6 黄锦君;二程语录语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宗澈;《史记》量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睿华;英汉名词标记性对比研究及其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4 温莉;汉英表量方式及表量词的对比[D];南昌大学;2010年
5 陈丹丹;《朱子语类辑略》中“来”的用法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一鸣;《字学指南》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e,
本文编号:1316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16356.html